气功是一种养生法, 是以修身养性, 防病治病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气功包括服气、食气、吐纳、行气、导引按跷、存思观想、意守、禅定、虚静、胎息、站桩等功夫;它们之间虽有不同的地方, 但有共通和相似之处.
1.练劝三要素
无论何功都具备下面三个要素, 即调身、调气、调心.调身 练功者不断调整自己的体位、姿势, 使之合乎自然, 符合修身养性、防病治病的目的.调身根据外观可分静功、动功以及动静结合功三类;根据姿势可分卧式、坐式、站式三种.调身应做到: 安静、和谐、自然以及与呼吸、心意相配.
调气 调气即调节呼吸, 由此使人体的真气得到补充, 使神气得到平合, 使病气得到排泄.就其形式有鼻呼鼻吸法、鼻吸口呼法、口吸口呼法三种.就其内容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停闭呼吸三类.调气应做到: 轻松自然、循序渐进, 切忌焦躁三点.
调心 调心即进行意念锻炼, 是气功的关键和核心, 不同于武术等锻炼方法, 目的是使主观意念得以良性运用.调心的方法有意守法、意想法和意念法.调心的目标有固定的、静态的或客观存在的.调心的要求是: 健康、美好、丰富多彩.
2.练功注意要点
(1) 宜在环境安静、空气新鲜之处, 不宜在喧嚣吵闹、狂风暴雨、空气污浊之处练功.(2) 宜在不饥不饱、情绪安定时, 而不宜在饥饿、饱食、悲愤或激动时练功.(3) 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不宜急于求成、盲目瞎练, 或朝三暮四、半途而废.(4) 宜宽衣松带、放松肢体, 不宜衣带紧束、肢体紧张.(5) 宜除去饰物佩件, 不宜挂戴饰物.(6) 宜排净二便、痰涕, 不宜临阵如厕, 痰涕阻碍呼吸.(7) 收功后宜静息片刻, 不宜立即活动.平时宜清心寡欲, 恬淡虚无, 饮食调匀, 劳逸结合, 而不宜想入非非、杂念丛生, 饮食偏嗜, 劳逸无度.
3.诸动及适应病症
内养功 可用于多种慢性病, 尤对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如胃粘膜脱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习惯性便秘、胃肠功能低下;再如心血管疾病、月经不调、高血压病、血压偏低等, 并且还可防病保健.
放松功 又称松静功.主治神经衰弱、血压偏高、青光眼、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胃下垂、低血压等病症.
补亏法 主治阳痿、遗精、早泄、肾虚腰痛、小便清长频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焦虑、前列腺肥大等虚衰性病症, 对40 岁以上已婚男子, 可以防病保健、益智延年.
易筋经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肩周炎、网球时、脊椎增生症、慢性胃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症, 还可强身防病抗衰老.
老人导引法 主治脊椎增生症、肩周炎、头晕目眩、重听耳鸣、腰酸膝软、四肢活动欠利、神疲乏力等慢性病症;还可健身防病、抗衰老, 延年益寿.
节气导引坐功 主治一年四季廿四节气中易患的各种慢性疾病;还可防病抗衰.
六字气诀法 主治肝经邪热、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多泪、心火上炎、口疮、心烦、小便短赤、脾胃失于健运,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肺经邪热壅盛、咳逆气喘.胸膈烦懑、肾气不足、腰酸膝软、耳鸣耳聋, 小便清长或短少及全身性疾病, 还可防病抗衰.
食气法 主治肥胖症、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糖尿病、痔疮、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症, 防病保健、益智抗衰.
服气法 主治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慢性病症、感冒、胃肠炎、肾炎、肾盂炎等病症, 以及防病保健、抗衰益寿.
咽气法 主治冠心病、慢性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脊椎增生症等病症, 还可防病保健.
调气法 主治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胃肠炎、溃疡病等, 还可防病保健.
行气法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渍疡、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阳痿、遗精、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神经衰弱等;还可防病保健.
胎息法 主治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消化性贵疡、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慢性盆腔炎等;还可防病抗衰.
守一法 主治神经衰弱、焦虑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糖尿病、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血压偏低、阳痿、内脏下垂等;还可治疗慢性全身虚衰性疾病, 亦可防病保健.
真气运行法 主治感冒、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慢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慢性肾炎、阳萎、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癔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癌等;还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意气功 主治牙周炎、齿痛、咽炎、喉炎、头痛、癫痫、甲状腺囊肿、支气管哮喘、乳汁不通、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痔疮、前列腺肥大、遗精、疝气、月经不调、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衰弱性慢性疾病等;还可防病保健.
五龙蛰法 主治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性欲低下、阳痿、早泄等;还可治疗其他衰弱性、功能性、慢性病症.
冶万病法 主治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肝硬化、肩周炎、偏头痛、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肺癌、肝癌等病症.
十二段锦 主治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冠心病、肩周炎、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肺源性心脏病等病症;还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逍遥子导引法 主治遗精、早泄、感冒、牙龈炎、白内障、偏头痛、消化不良等病症;还可强壮抗衰、延年益寿.
太极内功 主治胃下垂、消化性溃疡;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形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月经不调、附件炎、遗精、阳痿、早泄、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还可强身保健、延年益寿.
4.气功专著要目
汉代前后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导引图》三篇, 华伦《五禽戏》、《周易参同契》.两晋南北朝时期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真诰》、《导引养生图》, 《黄庭经》、《道藏》.
隋唐五代时期 巢元方《请病源候论》, 王煮《外台秘要》, 孙思邈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保生铭》、《存神炼气铭》、《摄生论》, 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写图》, 京墨《神仙食气金柜妙录》, 《太清服气口诀》.
宋金元时期 《圣济总录》, 宋徽宗赵佶《圣济经》, 张君房《云笈七签》.
明清时期 沈金鳌《沈民尊生书》, 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 潘蔚《卫生要术》, 王祖源《内功图说》, 曹廷栋《老老恒言》, 赵台鼎《脉望》, 徐文弼《寿世传真》.
近代 王贤宾《意气功详解》, 丁福保《最真确之健康长寿法》, 刘贵珍等《气功疗法集锦》, 沈庆法《实用中医大全》, 王烈《中国自然疗法大全》.
藏家569 2025-03-28
藏家838 2025-03-29
奇美拉 2025-03-29
许老头 2025-03-28
藏家942 2025-03-28
mei 2025-03-28
藏家113 2025-03-28
藏家518 2025-03-28
藏家372 2025-03-28
藏家372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