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脑卒中或脑中风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斑块破裂引起脑血栓形成后产生缺血性脑梗塞、房颤左心耳血栓脱落为主包括少数颈动脉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至于腔隙性脑梗塞只是脑动脉分支终端的微小动脉因老化、年龄增长、痉挛等因素引起堵塞后使它供血的几耗米大小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发生在非功能区甚至没有症状,功能区的腔梗因面积太小症状轻微恢复很快。隨年龄增长往往会形成多发性腔梗,对有三高的人控制好三高是必须的,对单纯的腔隙性脑梗为了预防其再次发生而服用阿斯匹林和他汀没有必要,也没有效果。至于在诊断高血压病时把曾发生过腔梗作为斑块破裂脑血栓形成的缺血性脑梗相提并论:脑梗而作为曾发生过脑血管事件而定为极高危、对患者今后的治疗和带来的心理负担要权衡是否合适?因为这两种梗塞发生机制有本质上的差别。
脑血栓形成往往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脑动脉发生痉挛导致斑块破裂后激活血小板凝聚成血栓,部分由于动脉管腔严重狹窄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情况下,血液中以血小板为主的有形成分聚集在动脉的内膜损伤处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脑血栓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动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几种疾病控制不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情绪紧张、激动时容易并发脑血栓形成产生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一项回顾性人群流调学数据显示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发病率为 6/10 万,其中 15% 大血管缺血性卒中可能是与颈内动脉闭塞有关。因此对体检发现有頚动脉斑块不必过分紧张,仅占6/10万发生率甚低,只有斑块生长过多、过快且有明显软斑块或颈动脉狭窄大于75%的人若有明显的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才考虑支架植入或斑块剥离术。至于一般发现几mm-10几mm长、宽的斑块,首先不是每人都必须他汀+阿斯匹林,而是要认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若原来就没有三高或即使有但长期控制得良好,LDL在2.6mmoI/L以下根本不需服用他汀和阿斯匹林。若斑块有一定厚度及混合斑块或软斑块或1-3年内颈动脉狭窄进展较快且三高控制较差的人,应考虑服用他汀将LDL下降到1.8-2.2mmoI/L及阿斯匹林,当然血压、血糖、情绪、吸烟必须控制好。
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完全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发生原因80%以上是心脏病引起左心房扩大后引起的心房内电生理紊乱、微折返形成有关,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髙血压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瓣膜鈣化性心脏病、主动脉瓣或瓣下狹窄等可以引起左心房左心耳明显扩大,最终从间隙性房颤演变为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在扩大的左心耳内形成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在脑血管内立即产生的脑栓塞。尤其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时更容易发生脑栓塞引起脑梗,这种脑栓塞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极快,预后与梗塞面积大小,梗塞发生的区域密切有关。若有左心房明显扩大,进食道B超(射频消融术前每个人必须做的)发现左心耳有血栓的患者可以考虑华法会一类抗凝药来预防血栓脱落发生脑栓塞。
总之没病就重预防,有病必须积极治疗才能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201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