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解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简称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蒙古族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先进的农耕文化,“征服者被征服”,只有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才能够维护统治.从根本上说,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是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中书省 C.行省制 D.尚书省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5.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采取汉族的政治制度.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元世祖的治国措施.
6.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行省制度…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联系所学可知,元朝通过实行行省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势力,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远超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7.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设立驻藏大臣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民族关系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A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B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有关史实,C是元朝民族关系的有关史实,D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史实.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历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史实.
8.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西藏相关内容的知识.
【解答】元朝时,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9.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澶渊之盟 宣政院 行省制度 B.回族 宣政院 行省制度
C.达赖 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 D.大都 中书省 伊犁将军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管理西藏;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行省制.澶渊之盟与北宋有关,伊利将军、驻藏大臣都与清朝有关,AC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0.西藏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机构归入中国的( )
A.唐朝 安西都护府 B.汉朝 西域都护府
C.元朝 宣政院 D.清朝 驻藏大臣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1.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 ④民族融和的深化及其回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①②④都与元朝有关,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是秦朝的历史贡献.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主要史实.
12.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考点】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忽必烈建立元朝.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答】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因此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宋元发展趋势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宋到元时期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谁的崇高气节?( )
A.王安石 B.韩世忠 C.岳飞 D.文天祥
【考点】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天祥.
【解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后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他至死不屈、誓死效忠朝廷的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题
14.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 (判断对错)
【考点】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蒙古政权与并立政权的关系.
【解答】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是在成吉思汗死后,不是在他在位期间.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蒙古政权与并立政权的关系.
15.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并令其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 。(判断对错)
【考点】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
【解答】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发布“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可与唐太宗、唐玄宗、文帝、景帝重视农业的措施对比记忆.
16.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 (判断对错)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是我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
17.元朝时 民族压迫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错误: 民族压迫 订正: 民族融合 。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民族关系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许多汉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错误:民族压迫.订正:民族融合.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元朝民族关系的主要史实.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单心照汗青”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名言. × (判断对错)
【考点】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相关知识.
【解答】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抗元名将.题干中诗句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9.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时在元朝. √ (判断对错)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西藏归中央管理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了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这是西藏正式给中央管辖的开始.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小.
三.解答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位于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院内有一棵苍劲的古枣树,树干斜指南方,与地面成45度角,使人们联想到下面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1)你知道诗中歌颂的人是谁吗?
(2)忽必烈赏识他的才华,亲自劝降并许以高官,他不动摇,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诗云:“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作为他的姊妹诗篇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后两句,你还记得吗?把它写出来,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考点】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了文天祥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对《过零丁洋》的记忆与理解.
【解答】(1)据所学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写的《扬子江》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身陷囹圄,仍心向南宋、宁死南归的一片爱国之情.
(2)据所学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故答案为:
(1)文天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点评】识记文天祥的相关知识及他的作品,学习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
21.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中,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超了关键作用。民族融合,自扫描晋南北朝形成趋势,元朝时发展到一个高潮。探究元朝的民族融合现象显得非常重要。
(1)举出一个元朝时民族融合的现象(或表现)
(2)元朝为对辽阔的疆域,各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3)你认为民族融合有什么历史作用?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元朝的大一统与元朝对民族融合现象之间的关系。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元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3)考查了民族整合的历史作用.
(4)考查了元朝的大一统与元朝对民族融合现象之间的关系.
【解答】(1)本题考查关于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在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长期杂居,互相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在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2)本题考查元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根据课本所学知识总结概括1、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政务机构;2、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地方;3、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宗教事务,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于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国家的稳定,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归纳的能力,只有元朝大一统,民族融合才能迅速发展等,只要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促进关系即可.
故答案为:
(1)形成了回族(或汉族去边疆开发;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契丹、女真族同汉族融合).
(2)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的统一.
(4)元朝的大一统是元朝时民族融合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只有元朝大一统,民族融合才能迅速发展等,只要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促进关系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解决,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