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是文化大省 在古代,江西文化发达。从全国看,江西是文化大省。说江西是文化大省,这是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发源地的缘故。清道光二丨十年(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遭受战乱和帝国主义侵略,江西文化受到破坏,损失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下,还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从总体上看,分如下十二个方面作简略的介绍: (一)读书成风 江西古代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不读书,就不能传承历史文化。这种读书的传统起于何时呢?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他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他的品德才学都好,但貌不扬,孔子不喜欢,于是离开孔子,“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孔子知道后,作了自我批评,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来,江西人建友教书院纪念他,他的坟墓在南昌二中校园内,文革时被毁(据《史记正义》说子羽墓在山东邹城县,待考)。至今,南昌二中仍然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江西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名人是陶潜,即陶渊明,他的品德操行才学都非常好,鲁迅称誉他是“伟大的作家”。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读书马虎。他的意思是指汉代经学家们大搞训诂学,作繁琐的考证,浪费大量精力时间,没有必要,提出批评。他如果不“好读书”,不认真读书,怎么能够写出那么多好诗好文来呢!一篇《桃花源记》没有人能超过,包括苏轼这样的大家,模仿的文章,都达不到他的意境。而全国仿制的世外桃源胜境,竟有14处之多,还有人在继续仿制。至于学习、模仿他的诗,那就更多了。陶潜读书,有优良的家庭传统。他的高祖母湛氏,新干人,陶侃的母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母亲之一。陶侃父亲早逝,她教育陶侃成才,“停杼教子”、“削发留宾”、“土碗送子”、“归还干鱼”等,都是感人的故事。陶侃、陶潜都有珍惜寸阴的精神和传统。陶侃常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潜在一道《杂诗》中也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欧阳修的母亲,也是中国四大母亲之一,欧阳修父亲早逝,欧母“画荻教子”,成为千古佳话。清代诗人、剧作家蒋士铨的母亲,“鸣机夜课”,也是教子成龙的贤母。宋代时,饶州人读书,蔚然成风,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记载: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明代时,在吉州,“序塾相望,弦诵相闻”,“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母亲督促儿子勤奋读书的风气,一直世代相传。至今高考成绩,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国前茅,继承了二千多年读书成风的优良传统。 二)科举成名 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安置官吏。科举制规定:读书数年的生员,在县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在州(郡)、随后为在省一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在京城由礼部主持考试及格者为进士,其中由皇帝亲试,确定为进士中的前三名者,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进士考试,原则上三年一轮,所以民俗有“状元三年一个”的说法。考丨中进士者,一般可获得知县的职务,也即有七品官衔。通过文化考试,出任封建社会的官职,比由官员乡绅推荐出任官职,显然是一种进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改由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度。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进士最多的县是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名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三)作家成派 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略少于浙江。在众多的作家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的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派的同光体等。这些文学方面的派别,各有优劣长短,但在历史上影响很大,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四)学者成林 首先是哲学家多,在《哲学大辞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时期哲学家50人,占全国同期哲学家的16%以上。理学是儒家哲学的新发展。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教育家,原为湖南道县人。他长期在江西从政为官,后隐居庐山北麓莲花峰下,创濂溪书院讲学,他自认为是江西九江人。理学两大派的开创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宋、元、明三代,追随他们的学者很多,形成理学的强大阵营。其次是史学家多,在《二十四史》中,江西人欧阳修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揭?斯、欧阳玄主修《宋史》、《辽史》、《金史》,江西人共主修五史。大型史学著作《三通》,即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江西乐平人马端临的《文南通考》,《三通》的三位作者,江西占了一位。还有好几位作者有重要的史学著述。宋、元、明有三部大类书《册府元龟》、《经世大典》、《永乐大典》,主编王钦若、欧阳玄、解缙都是大学者,都是江西人。再次是文学家多,前面已有介绍,这里补充一句的是,唐宋八大散文家江西有三家,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文、史、哲是古代的三大学科。在其他学科也都有许多杰出人才,如自然科学家奉新人宋应星,天文学家婺源人齐彦槐,地理学家崇仁人乐史、吉水人罗洪先,农学家泰和人曾安止,医学家乐安人董起潜、安福人王以斌、南昌人喻昌、新干人洪金鼎,建筑学家永修人雷发达,书画家进贤人董源、徐熙、南昌人朱耷,音乐家永新人许禾子,风水学家宁都人曾文口?、廖?、廖均卿,空想社会主义学家永丰人何心隐(原名罗汝元)等等,在全国都是各学科的第一流人物,甚至是开创性的人物。 (五)仕宦成群 在隋唐以前做官,要靠推荐。被推荐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须要有相当的地位、身世和声誉。江西那时世家大族少,做高官显宦的也就少。如东晋陶侃出身贫民,做到大司马兼八州刺史,是靠个人奋斗,是乱世出英雄。隋唐以后,科举代替推荐,由科举选拔人才,江西士人奋发,在朝中和地方上做官的渐次增多。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的28位,任副宰相的62位。任尚书、巡抚、翰林、御史的数以百计,在《二十四史》上列传的有500余人。上述人物中,当然也有不足称道者,如严嵩等人,既贪污,又做了许多坏事,但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奉公守法、清廉勤政,许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所贡献,不少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如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这些杰出人物。先贤、先哲、先烈们留下的文化遗存,虽经历次浩劫,仍然保存了大量著述、文物、建筑和遗迹,供后人学习和凭吊。 (六)著述成山 江西是文献之邦。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宿贤,或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有古籍1万余部,有许多著名的文集、专集、全集传世。据《四库全书》记载,吉安、丰城、泰和、安福、临川等县,均有文集一二千部之多。有许多全国第一流的作品。至今中学、大学语文课本,所选江西人的优秀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 (七)志士成山 江西有一大批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汉晋以来,即拥有众多的慷慨节义之士。宜春的陈重、鄱阳的雷义、南昌的徐稚,是其中的著名者。唐宋以后,节义之士更多。高尚的士风,必然影响民风、官风。各州县方志,普遍反映“民风强悍”,影响所及,历代农民暴动此起彼伏,绵延不断。近现代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和红军革命战争的人士也特别多,以致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有近25万人。 (八)佛道成宗 江西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形成宠大的宗教派别。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正一派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晋代的许逊,在道教中形成万寿宫系统,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许逊实际上是位治水专家,受到江西老百姓爱戴,各处建万寿宫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有江西人到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存在,尤其明清时期,随着江西商人的脚迹,万寿宫遍布全国,它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道教主张修今生,希望长生不老;佛教主张修来世,希望转生西方极乐世界。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他放弃繁琐的念经礼佛,提出“口念弥陀,心注西方,坐禅修定,息心忘知”十六字真言,代替念经礼佛,用简单方法修行,从而使佛教普及化、大众化,使佛教由上层人士传入普通平民。至今,国内及日本、韩国仍有众多净土宗信徒。中国佛教最大的派别是禅宗,他们使佛教普及化、群众化的步子走得比净土宗更远,他们既放弃念经礼佛,也不要坐禅修行,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在江西获得很大发展。禅宗尊印僧达摩为第一代祖师,其驻锡地为河南嵩山少林寺,至唐代武则天时,第六代分为渐悟派的北方神秀和顿悟派的南方慧能。江西安福人行思和尚,到广东韶州曹溪南华寺,拜六祖慧能为师,成为他的大弟子,被称为七祖。行思回到吉安青原山静居寺传法,后分为三宗,他五传至宜丰洞山良价,六传至宜黄曹山本寂,称为曹洞宗;七传至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文偃,称云门宗;九传至金陵清凉院法眼大禅师文益,称法眼宗。另有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本为四川什邡人,师从六祖慧能另一位大弟子南岳衡山怀让,得法后,至江西传法,庐山马祖洞、靖安宝丰寺、鹰潭马祖岩、赣州马祖岩等,都是他传法修行的场所,他创立的门派称为洪州宗,其后分为沩仰、临济二宗。禅门五宗(曹洞、云门、法眼、?仰、临济)广为传播,为中国佛教主流。云门、法眼二宗,至南宋时逐渐衰落,但却传入日本、朝鲜。时至今日,中国和东亚的佛教徒,仍多出自禅门五宗之下。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受到国家保护,多年前即对外开放。近年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宜春仰山,靖安宝峰寺等,多有外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徒前来朝拜。 (九)古村成片 江西古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马克思解剖商品,弄清楚了资本主义。我们要解剖古村,才能弄清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建立的基础,尤其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基础,包括小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等,及以此为前提的建筑、艺术、雕刻、书画、习俗等等,都在古村中有集中、完整、生动、具体的表现。解剖古村,就使我们更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它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特别是了解它为什么延续那么长久和那么顽固。当我们解剖那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文化发达、积淀深厚、世家巨姓的村落,就了解、认识得更清楚。就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更清醒的认识。而江西因属文献之邦,鸿儒巨宦、达官富贾特别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典雅壮观的村落,在全省犹如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它们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又是中国第一流民居建筑的典范。江西古村与北方四合院、西北窑洞、西南吊脚楼截然不同,与东南沿海因防备台风袭击而建得低矮的民居也迥然有异。它们多为两层,上层藏物,下层住人,大都青砖灰瓦,木架结构,石料为门,附设庭院,富豪者还横联纵进,至少旁加侧屋,后带倒厅。明式建筑的大门设在一旁,成品字形厅,清式建筑的大门改置中央,成口字形厅。先搭屋架,后建屋墙,因而有“墙倒屋不倒”的优点。大多马头墙高耸,或四周高墙,以天井采光。它完全可与徽派建筑媲美。它们除许多分散的、较小的、单纯务农的村落建筑略为一般的以外,凡稍大稍好的村落,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前人攻读致仕的古村,多有巍峨宏伟的祠堂,宽敞精美的宅第,装饰优雅的书院、学馆、花园,还有庄重的塔、桥、牌坊、牌楼、旗杆石,以及匾联、石刻、名树、墨迹和文物等 如乐安的流坑,婺源的理坑,吉州的卢家洲,泰和的爵誉、蜀口,安福的三舍,进贤的艾溪,新建的大塘等;二是经商致富的古村,它们建有大小、风格、式样、规制一致的住宅,这是富商大贾为家人、甚至为族人统一兴建的,有的四栋、六栋、八栋,多的达三、四十栋,纵横交错,联成一体,宏大壮观。而且都是双数,并有围墙联接,自成院落,前后多半附有美丽宽阔的花园。有的还建筑村墙,绕以溪水,既宽又深,如护城河,村庄内外广植林木,浓荫遮天。如青原的美陂,吉水的桑园,婺源的延村、安福的塘边,吉安的唐贤坊,丰城的白马寨、厚板塘等。当然,也有一、二两类同处一村的,如上述远近闻名的流坑村、美陂村,甚至是仕、农、工、商四者并存又相互结合的古村;三是聚族而居的古村。江西古村一般都是聚族而居,这里仅是从建筑角度来讲,即一个大门进去,周遭高大围墙,里面千门万户、四通八达。围墙之内,住着一个祖宗所生的数十百户人家,说是一村,实为一家。有的以天井计算单位,如36个天井,48个天井,一个天井周围边有若干房间,可住一二户,房间之多,如同蜂巢蚁穴一般,称为某某大屋。而围屋却是中间一个特大的天井,四周建有住房、厨房、厅堂、仓库等,一大家族住在其中,外面以高大的围墙保护。前者如吉水的邓家大屋,永丰的罗家大屋,奉新的岳家大屋,后者如安远的东生围,龙南的关西围等,往往就是这类古村。它们外观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形,以方形居多。大屋、围屋的四角建有望楼、碉堡,屋外多有溪水或挖掘水沟环绕,以加强保护。采取这种封闭式很强的模式,一般为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和为逃倭寇从闽浙西迁的两部分客家人所建,也有因靠近山区,为防盗所需的本地人和外来人所建。这三类古村的民居和一些建筑物,有许多已是“县保”“省保”“国保”单位,或国家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的还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既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历史遗存,又是需要加强保护的珍贵文物,还是今天旅游观光的古老家园。 (十)故居成千 江西是革命圣地、革命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习场。以毛丨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这里开辟了中国民丨主革命的胜利道路,创造了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绝大多数的共和国创始人都在江西活动过,他们的脚迹踏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留下的任何痕迹,都是珍贵的革命文物,领袖们的旧居就有数百上千处,萍乡、南昌、井冈山、瑞金、弋阳、兴国等地,是革命遗址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许多纪念性的场馆、祠宇、房舍和战场。当年土地革命和红军战争留下的井冈山精神,一直在鼓舞江西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勇前进。江西还是近代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战场和辛亥革命二次起义的发源地,留下的近代革命的故居、旧址、遗迹、战场等,同样是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 (十一)陶瓷成都 江西产瓷有三千年历史。古瓷窑遍布全省,南昌洪州窑、吉州永和窑、抚州白舍窑、赣州七里窑等自古有名。景德镇窑更天下闻名,青花、玲珑、粉彩、色釉,称四大名瓷,其各类陶瓷产品,垄断全国市场,达七八百年之久,并远销海外。在欧洲,中世纪的景瓷与黄金等价,尤其是御窑产品,更为珍贵。当时景德镇市场还有外币流通。景德镇不仅是中国的瓷都,而且是世界的瓷都。国外将中国称为瓷器之国。景瓷的畅销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说中国有“四大发明”,其实应该是五大发明,这就是要加上瓷器。 (十二)青铜成王 江西的青铜文化和遗存,为南方之首,可与北方媲美。瑞昌铜岭,樟树吴城,新干大洋洲,三次发掘,震惊中外。许多珍品,举世瞩目。瑞昌铜岭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矿,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新干大洲发现的窑藏,有475件青铜器,有许多珍贵和稀有的礼器、乐器、兵器、工具、杂器等,其中尤以伏鸟双尾虎和双面神人像为历来所仅见。中国古代使用的铜钱,很大的份额,在江西铸造。宋代江西饶州永平监铸造的铜钱达61万贯,占全国总额的12%,加上江州广宁监、抚州裕国监、临江军丰余监和赣州铸钱院等处所铸的钱币,则为数更多。宋代的铅山场,是全国三大铜场之一。至明代初年,江西铸钱数占全国总额的37%以上。至今,德兴、铅山、东乡等铜矿,仍全国有名,而贵溪冶铜厂,在铜业界,更是独占鳌头。 江西文化遗存,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祖传各类文物、古董、字画、赣剧、采茶、傩舞、山歌、灯彩、建筑以及风土民情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并加以利用、继承和发扬。 总之,江西有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我们的任务是需要了解它,学习它,认识它,保护它,宣传它,利用它,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继承它的优良传统,发挥它的教育、感化、观赏、激励的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