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 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 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 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 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 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 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 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 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 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 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 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脱离凡类。 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 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 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 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 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 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 体虽有巨细; 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 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 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 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 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 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 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 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 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 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 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 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 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 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 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 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 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 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 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 **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 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 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 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 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 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 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 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 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 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 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 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 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 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 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 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揭秘 武功秘藉·中国武术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十二经脉通畅则气血调和,身体健康。反之,十二经脉不通则气血瘀阻,百病始生。人体周身肌肉,按十二经筋循行路线划分为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于十二经筋之中,对十二经筋起着营养和主导作用,而十二经脉对十二经筋也起着保护和调节作用。所谓的《易筋经》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经筋。“易”是改变、改善,“易筋”就是改善十二经脉。《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经典),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内劲内力)。 练功总则 1.《易筋经》每势皆为桩功,不可理解为动功,现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错误,就是把很多姿势当作动功来练,喜爱易筋经的朋友可以通过站桩的体会得到印证。 2.每一桩势皆分为左势与右势,以足为准,左足在前练的是左侧经筋,为左势;右足在前练的是右侧经筋,为右势。即使正立的各桩势也分为左势与右势。仔细观察古传的图示,就能发现每势双足都不平齐,正立桩势的双足前后相差三寸许。 3.《易筋经》各桩势的共同要点是头领身松。头领,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所以站桩时要反复检查身体各部,看是否有用支撑力的地方,要及时放松下来。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 4.心要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多读《老子道德经》能提高自己的心境,此为易筋经之心法。
第一节 手三阳桩势 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1.韦驮献杵第一势——手阳明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1,左势双足立定外八字,夹角成90度,左足在右足前方三寸许,双肘与肩同高,双手心斜向相对,约成60度角,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许。站桩时背要裹圆,内腰脊要直。头领身松,目视前方。右势反之。 经筋(经脉)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2.韦驮献杵第二势——手太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2,右势,双足并拢成外八字,右足比左足向前三寸许。上身前倾30度左右,头正,目平视、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注意:身体倾时不可弯腰凸背,腰脊要直,是以髋关节为轴前倾上身的。 经筋(经脉)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3.韦驮献杵第三势一手少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3,右势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许,双臂前平伸,双手心向内(向自己的颈部),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经筋(经脉)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肩上颈侧与面颊两侧。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失。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第二节 手三阴桩势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内侧,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上缘,手少阴经循行于上肢下缘,手厥阴经循行于上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1.九鬼拔马刀势——手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4,此为左势,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许,右手置于头后,掌心向后,拇指侧在上;左手置于背后,拇指侧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头面向左上方。注意:双肘向后背,不可松懈向前。 经筋循行:手太阴经筋分布于大拇指、上肢内侧前缘及肋间。初站此桩,臂前肩下发酸发胀,久之自然消失。若常练此桩,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麻热的感觉,进而畅通轻快,随之掌上生出向后之真力。 2.摘星换斗势——手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5,此为左势,左足向前三寸许,左手置于臀后,掌心向下,臂要伸直;右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臂要伸直。头面向右侧,下颏微抬起。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内侧后缘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桩,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掌上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3.出爪亮翅势——手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6,此为右势,右足在前三寸许。双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手指相对,右掌比左掌略在前寸许,腰脊要直,头要领,身要松。注意:双肩不可端,要沉肩。 经筋(经脉)循行:手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中指、臂内侧中间(介于手太阴与手少阴之间)、腋下及胸肋间。初站此桩,掌根手腕内侧酸胀,久炼则手厥阴循行部位有通畅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第三节 足三阴桩势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中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足少阴经分布在内侧后缘,足厥阴经分布在中间。 足太阴经筋(经脉)生向后之真力,足少阴经筋(经脉)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阴经筋(经脉)生向内相合之真力。 1.倒拽九牛尾势——足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7,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足尖点地,足趾向左侧,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头约一尺,右肘与肩同高。左手置于左胯后,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后,中指、无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经筋(经脉)循行: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内侧前缘及胸腹部。常练此桩,足太阴经筋所循行部位 生通畅感,并且足下生出向后之真力。 2.三盘落地势——足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8,此为右势,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许,双足之间相距约一足,双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头要领起。双手置于两胯旁,五指自然张开,虎口向前,手心向下,双肘由后向外、向前翻拧,与双膝向后翻拧相对。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许。 经筋(经脉)循行:足少阴经筋循行于足小趾、足心、下肢内侧后缘及脊柱前侧。常练此桩,可以强脊柱,经筋(经脉)循行处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3.吊尾势——足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9,此为左势,左足略在前三寸许,双足外分成180度角,双足尖向外,足跟向里,双足跟相距约一足,弯腰,抬头,双手十指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弯屈,头不可低下。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足厥阴经筋循行于足大趾、下肢内侧中间,介于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常练此桩,可使经筋所过之处生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第四节 足三阳桩势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布在外侧前缘,足太阳经分布在外缘,足少阳经分布在中间。 足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阳经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阳经生向外开之真力。 1.卧虎扑食势——足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0,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重心在右足,双手十指并拢支地,双手与肩同宽,腰脊要直,头要抬,要有领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右膝不可过屈。 经筋循行:足阳明经筋分布于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侧前缘、胸腹、面颊等部。常练此桩,足阳明经筋循行部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2.打躬势——足太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1,此为右势,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双足相距约一横足宽。俯身下腰,双手十指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手的手背,置于头后,掌心向上。注意:双肘不要夹,要展开,前臂成一直线,腰脊要直,不可凸背,颈不可弯。 经筋循行:足太阳经筋分布于足小趾、下肢外侧后缘、腰背及头顶等处。常站此桩,足太阳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3.青龙探爪势——足少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2,此为左势,左足在前,右足外摆,双足成90度角,右掌推向左侧;左手半握拳,置于左胯旁,头歪向左侧。注意:头要领,虽然是头歪的姿势,但意领要强。 经筋循行:足少阳经筋分布于足第四趾、足背、下肢外侧中间、身体的左右两侧及头的侧部。常站此桩,足少阳经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热及通畅感,足下生出外开之真力。 通过站易筋经桩势,可生出一种内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内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此力生于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过十二经筋(经脉)而从手足发出,对应女口下:十二经脉中,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左右、前后共三维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六向,如此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三劲成体、六力错综”。
再次下载
iPhone浏览器用户: 1.点击手机桌面“文件”图标 2.在“下载”目录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