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障前沿
译普赛斯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译普赛斯技术咨询团队摘编自
《数字军工》
作者:常好丽
综
合后勤保障(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ILS,国内称为综合保障)概念由美军首先提出,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保障到基于性能的保障的发展演变过程。目前,综合保障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器装备改进和新产品研制需求的重要数据来源,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服务的及时与否直接决定了部队战斗力的高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纷纷从国家层面推行国家战略计划,并在重点装备研制过程中加强保障性管理,以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对产品保障的要求。
一、综合保障的发展历程
1964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指令性文件DoDI4100.35{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要求~,首次提出ILS的概念以及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ILS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军提出了装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开展后勤保障分析(Logistics Support Analysis, LSA)的工作项目。1980年,美国国防部首次颁布DoDD5000.39{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明确规定:'综合后勤保障的主要目标是以可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武器系统的战备完好性目标'。综合后勤保障的概念逐步形成。
1991年,美国国防部将综合后勤保障纳入国防部指令DoDI5000.2《防务采办管理政策和程序》,并颁布DoDD5000.1《防务采办》,明确保障性的地位和实现保障性的途径。综合后勤保障成为装备采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美国国防部颁发了《21世纪的产品保障指南》,提出了'基于性能的保障(Performance Based Logistics, PBL)”概念,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以系统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持续能力为驱动,以用户核心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承包商保障能力为重要补充的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新思路。综合后勤保障进入了PBL时代。
2003年,美国国防部颁发了新版的5000系列采办条例,强调在产品和服务的采办和持续保障中,应考虑并在现实可行时采用PBL策略作为国防部落实产品保障的优选途径。2004年11月,美国国防部颁布《基于性能的保障指南》,指出PBL是国防部首选的产品保障政策。PBL正式成为美国国防部首选的产品保障策略。
2005年,美国防务采办大学发布了《基于性能后勤:项目经理的产品保障指南》。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0财年国防授权法,确立了产品保障经理(PSM)对武器系统产品保障的关键领导地位,并重申了国防部对寿命周期产品保障管理的承诺。2010年和2011年,负责后勤和装备完好性(L&MR)的国防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发布了一系列辅助产品保障经历PSM开展综合产品保障工作的指南,包括:《国防部产品保障经理指南》、《国防部产品保障工作案例分析(BCA)指南》和《国防部后勤评估(LA)指南》等。PBL进入规范化实施阶段。
2013年,美国国防部发布《基于性能的后勤全面指南》,以'协助各军种采用并在所有武器系统项目中扩展使用基于性能的后勤(PBL)策略。'201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以一份新的全面的《PBL指南:一项制定基于性能的协议的指南》。2016年3月3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最新版的《基于性能的保障指南:一项制定基于性能的协议的指南》,补充了美国国防部的政策和指南,并提供了以往实施PBL的最佳实践和实例,既可作为经验丰富的PBL实践者的参考手册,也可为不熟悉PBL的后勤保障人员提供入门指南。
二、国外综合保障发展计划
为了缩短武器装备的保障响应时间、减少采办和后勤支援的费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综合保障发展计划,并积极发展综合保障相关技术。
美国
自1964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发布提出综合后勤保障的概念以来,美国一直将综合保障作为国家核心战略,并始终保持综合保障领域的倡导者与引领者地位,建立了完善的后勤综合保障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实施模式。技术实现方面,美国致力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综合保障中的各种难题。1985年9月,美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装备书面保障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武器装备采办与保障过程中开展'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到1987年后,美国国防部又将计算机应用引入到整个武器装备采办领域,不仅涵盖装备及其产品保障数据,还把武器装备采办过程中生成的、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所定义的数据信息纳入进来,称为'计算机辅助采办与后勤保障(Computer Aided Acquisition and Logistics Support, CALS)';1988年,美国国防部设立了CALS办公室,并于当年发布了MILHOPK59《国防部计算机辅助采办与后勤保障大纲实施指南》,把CALS提到战略高度上来;1993年,美国国防部发布《CALS战略计划》;1994年改称为'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 cycle support, CALS)';美国国防部1998年的一份国防报告明确指出:'CALS是一项核心战略,这一核心战略的执行将使国防部与工业界之间能够建立集成数据环境。'此后,为推动CALS的应用与技术发展,美国国防部持续发布相关政策指令或标准规范,并大力推广CALS技术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防部以及各军兵种与有关公司在100多个计划项目中试验、推广了CALS。
英国
1993年,英国国防采购办公室颁发了《在采购过程中应用综合后勤保障的政策》文件,对国防部的综合后勤保障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1996年,英国国防部颁布国防标准DefStan00-60《综合后勤保障》,该标准与美军MIL-STD-1388-1A和MIL-STD-1388-2B配合使用,构成其综合后勤保障的标准体系。从1997年开始,英国国防部调整了装备管理体制,成立国防采购局和国防后勤局,在型号项目管理方面,成立'综合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全寿命管理,成立'综合后勤保障小组'负责项目综合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规定综合后勤保障小组成员必须作为综合项目组的成员。
日本
日本是亚洲最早研究和推行CALS的,也是最富有成果的国家。在日本,CALS被看作是推进工业信息化和推进电子商务的战略措施,并由政府主导建立商业CALS的运用体系,推动实施了虚拟企业VE-2006计划、NCALS计划以及MATIC计划。早在1991年4月,日本成立CALS研究会,并从这一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一次CALS国际研讨会和展览会,对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产品进行研讨和展览。
韩国
为了对付全球经济的挑战,韩国政府颁布了一个CALS计划,决定选择10家公司进行试点,并不断调整工业政策,以建立适合CALS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韩国国防部作为韩国实施CALS的先驱者,成立了国防信息系统局,明确从1995年后期开始在军事上实行CALS战略。韩国工业界的CALS活动起始于1992年,但很快确立了CALS的发展战略思想,于1994年4月成立了CALS委员会,1995年成立了韩国CALS/EC协会(KCALS),有120家公司参加,自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韩国CALS'国际研讨会。
三、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情况
国外新一代装备,如美国的F-22战斗机,JSF、B-1B轰炸机,西欧四国联合研制的欧洲战斗机EF2000等,在研制中都非常重视保障性。
F-22战斗机
F-22战斗机从方案设计阶段就把保障性放在与隐身、超音速巡航、推力矢量等性能需求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方案论证中,40%的工作量用于与保障性有关的工作,反复进行权衡分析。为了达到空军的保障性要求,承包商从飞机设计阶段就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进行保障性分析设计,采用并行工程、数字化设计、计算机辅助采办与后勤等先进的设计与管理理念,对于提高飞机保障性起了关键的作用。从2010年4月起,美国空军将F-22的综合保障工作从洛马公司转移到美国空军手里。
F-22在实施CALS计划中,组成了以多个政府部门和多个承包商为核心的集成产品开发小组,全部技术数据的传递实现了数字化,研制阶段生成的数据在飞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以使用,所有的成员都可以在无纸化的环境里进行数据获取、信息传递和后勤支持等活动。
JSF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先进战术攻击战斗机,具有隐身,高机动性、高生存型和低成本的特点,在研制过程中强调经济承受性、通用性和保障性,在其6个关键性能参数(KPP)中,有三个与保障性有关:出动架次数、后勤规模和任务可靠性。为了满足这些关键性能参数,必须将JSF设计成高可靠、易于维护和持续保障需要更少资源(人员、零备件和保障设备)的飞机,为此,在军方的JSF项目办公室中成主了负责保障性的机构,建立了由保障方案、综合后勤保障规划、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保障性分析与综合、训练等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综合产品组(IPT);在型号研制中,通过改进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设计,采用自主式的后勤保障系统和采用商务后勤保障等途径,使JSF的使用和保障费用比现役的F-16、F-117等飞机减少50%左右。
F-35战斗机
F-35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建立了全新的自主式保障系统,将劳动力密集型的活动如维修、备件供应和运输管理实现自动化。主装备着陆之前,机载的预测诊断系统即可自动将检测到的装备故障信息传输给地面的维修站和补给系统,地面方依据信息将维修所需的零备件、技术资料、维修人员和维修设备准备到位,以便装备着陆后便可快速进行维修,缩短装备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提高装备的出动强度并大幅度减少维修工作量,节省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通过应用该保障系统,F35的维修人力减少20%~40%,保障规模减小50%,出动架次率提高25%,装备的使用与保障费用比过去的机种减少50%以上,使用寿命达8000飞行小时。
B-1B轰炸机
Rockwell国际公司在B-IB轰炸机的研制过程中,基于CALS的技术和标准开发出新的自动后勤系统,使分布在10个地方的二百多名专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地协同工作,当B-IB轰炸机交付使用后,有1200万个后勤支持记录存放在13个不同的系统中,授权的客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自由地获取这些数据,有力支撑了后续综合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EF2000战斗机
EF2000战斗机研制过程中非常注重加强保障性管理、分析及设计,从设计阶段便进行了保障性分析,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修理级别分析(LORA)和软件保障性分析等工作,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与设计。在方案论证中.40%的工作量用于与保障性相关的工作,反复进行权衡分析。为了达到保障性要求,承包商从飞机设计一开始就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进行保障性分析设计,并在军方与承包商内建立保障性管理机构,参与EF2000计划的8家公司都设有保障性经理,负责EF2000的保障性问题,并对转包商提出保障性要求。
四、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从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来看,目前国外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管理正在向体系化、专业化、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贯穿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工作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备受关注,制定满足装备完好性需求的综合保障计划,致力于提升产品、部件、零件和保障设备的标准化,并确保研制数据、试验数据和相关信息能够被涉及装备综合保障研究的所有部门共享,在使用维修阶段,注重持续监测产品的保障性,并关注产品保障战略和经济可承受性之间的关系,在改进保障战略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实现装备的全寿命周期内进行综合保障的目标。
2、建立装备综合保障的专职队伍。为了保证武器装备能够满足军方提出的作战需求,针对每个项目建立专门的综合保障团队,由项目经理、产品保障经理、产品保障集成商和产品承包商共4个级别构成,并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实现综合保障工作与装备立项、研制、生产和使用的无缝对接,保证综合保障工作的落实。
3、采用集成化方法实现武器装备全寿命一体化管理。在武器装备的综合保障过程中,通过创造一个共享的信息环境,只要遵循相关的标准,与项目相关的政府部门、各有关单位和厂商在协同工作时,就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协同工作,设计人员可以在动态环境下将制造、维修和保障费用及进度等因素作为设计参数一并加以考虑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大幅度缩短新武器系统的研制周期,减少全寿命费用,增强使用阶段装备完好性。
4、用数字化数据增强数据可靠性。综合保障过程中采用无纸化的数字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使数据信息能够高效生成、交换、处理与维护,并且只要生成一次,便可在武器系统整个寿命周期的许多不同过程(设计、分析、制造、训练、后勤保障、库存控制、签订合同)中多次使用,不仅能减少昂贵的书面资料费用,而且能提高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消除重复,减少失误,增强数据可靠性。
五、结束语
国外先进国家已经广泛成熟的将综合保障的理念与相关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制造、运输、仓储等各环节,基本实现武器装备全生命周期内综合保障各种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以及武器装备全生命周期内、用户与所有承制单位间信息的全面集成管理。我国开展综合保障的研究和应用较晚,但近年来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各大军工企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与应用成果,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挑战,我国必须要在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不断完善,加速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大力推进综合保障工程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全面应用。一是加快建立一套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管理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机制;二是结合具体的项目或型号建立综合保障的专职队伍;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工作的标准体系;四是在武器综合保障工作中运用系统工程理念,强化保障性设计支撑力度;五是加强数字化技术在武器综合保障工程中的应用,提升集成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