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本文拟从以三个方面做初步的尝试:
一、重视课前的教学设计——科学预设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简单来说就是做到以下三点:(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重视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自然生成
课堂教学的教案、学案生成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①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
的主人。②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③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方式有:(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就课堂内的教师而言,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自身角度来看,可以在课堂提问角度花点功夫,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彻底改变教师提问的技巧性与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问在当问之时。教师的提问应当是引起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当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住址时,很自然地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以学校为标准,具体说出你家的位置吗?利用学生急于向老师表达的欲望,引起了后面的学习与探究。
(2)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以巧妙的发问来适当点拨是很必要的。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能从商品的标价牌中了解小数表示的钱数,他们的学习关键在于不理解小数的读写法,以及和整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在用商品的标价开课以后,就可以问:0.1元表示1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下面我们就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比较流畅。
(3)问题要经典,不可过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但是一定要抓住关键点来设计问题,切不可“泛滥成灾”。
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相信必然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的及时反馈——倾听、反思、教学效能
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不幸的是,许多老师喜欢独占课堂,滔滔不绝讲,很少听听学生的想法。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位父亲经常带他2岁多的儿子去逛超市,同时他也总是认为儿子也喜爱逛超市,可每次逛超市时孩子的哭闹、不安等情绪又令他费解。终于有一天,孩子在超市摔倒了,这时,父亲赶紧蹲下身去扶小孩,也正是在这一瞬间,父亲忽然发现了什么。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超市几乎是闪动的篮子和人的裤腿等,怪不得孩子每次到超市时总是很胆怯、很害怕地紧抓父亲的裤腿不放。至此后,父亲每次去超市时总是把孩子挺在肩膀上,那么,这时孩子眼中的超市是令他流连忘返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从这个例子中,使我们深受启发与感动,作为老师,怎样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确实是一种很难做到的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心理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是需要经常锻炼的。
为大家所熟悉的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不是这位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三十遍,而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就教得很好是因为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教学方法,甚至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相信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教师的自我画像,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对自己上的课都没有信心与兴趣,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呢?实验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往往表现得比较民主,能够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失败时,表现得很有耐心,通过重复问题,给予提示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这样的教师来说,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每节课都是一次表演。因此,从教师教学的动力角度考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追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0
发 表 评 论 0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