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相传“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此话不无道理。从单味药而言
,
量变超
出一定限度
,
必然会引起质变
,
故剂量不同
,
功效有别。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
而是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药物剂量恰当与否
,
将直接影响疗效,甚至
可以完全相反。例如: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
20g
以内明显,
30g
以上就趋向抑制,对血压的影响更神
奇,
15g
以内可升高血压,
35g
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
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
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
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轻剂
---2
~
5g
用于升举阳气;中剂
---10
克左右
疏肝解郁;重剂
---20
克以上透表泄热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
30
到
60g
,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
3g
,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
15g
,以发
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
5g
,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
10g
,则
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
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外感头痛,
用量宜轻:
最多不超过
4g,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
9~12g,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
可用至
30~40g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
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
血瘀头痛。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
15
~
30g
。陈士铎
《百病辨证录》
散偏汤治偏头痛,
疗效明显,
方中亦重用川芎,
用量达
30g
之多,
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
可用
10
~
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
川芎,
不但止痛效果良好,
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
柴胡,
用量不宜多,
一般在
4.5~6g
,
治疗顽固性头痛时,
剂量宜大,
有效量在
30g
以上,最多可用至
45g
,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3
~
5g
可
开胃
,8g
左右温经止血、止痛
,
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
6
~
15g,
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
即须用到
60
~
120g
。
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
21
枚
(约为
25g
左右)
,
动物实验证实,
定喘汤中白果
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浙贝母
9
~
15g
,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
18
~
30g
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半夏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大于
30g
;小剂量
6g
降逆和胃,
中剂量
15g
化痰开结,大剂量
30~60g
(宜用姜半夏
30g
,生姜
30g
开始使用,逐渐
加量至
60g
)可镇静止痛。
蝉蜕常用量为
5
~
6g
,治破伤风时需用
25
~
10.
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
,
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苍术
--
麻黄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