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学武者尚德不尚力,擒拿点穴之法,非万不得已不可妄用,盖一举手间轻则足以残人之肢体,重则足以致人于死命,不可以儿戏视之。点穴之法既异于拳法又异于各种功夫,直言之,它是专借巧劲以制敌之法。
点穴术可分为武术点穴和医疗点穴两种:医疗点穴多为治病救人,而武术点穴则用以制服对方。武术点穴和医疗点穴只是方法不同,穴名及子午流注学说大抵一致。在此只谈武术点穴。
点穴理法
人之一身外有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筋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无知觉之效。中医一般认为人体有365个穴,按穴位相连系统分12条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奇经八脉(任、督、带、冲、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常见穴位都分布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上。武术点穴,是从这些穴中取出36个致命穴位作为主要攻击点,穴受伤者,频用药调之。
三十六大穴歌云:五指一撮劲如山,运气凝神鹤嘴间,麻、哑、死、晕三十六,穴道分明莫错看。
为什么用点穴术点人体某穴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这是因为,人体内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称五脏,大肠、小肠、三焦、胃、膀胱、胆称六腑)皆与经络相联系,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是六腑的功能。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脏腑之气。如快速猛烈地点击对方的穴位,刺激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阻止或紊乱)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经气,而后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使经气(沿经络运行之气)不通或阻滞。人体真气(又名元气、正气、精气)不足——脏腑之气虚弱而引起功能失调或减退——人体动作失控(产生酸疼麻、麻木昏晕),从而失去反击能力。
人体各穴位均属各条经络,经络又归属一定的脏腑,所以某穴位受伤,势必影响某脏腑功能失调。如点伤少海穴后,因少海穴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心气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痴呆等精神失常症状。另外,心气不足,血行瘀滞,会出现面色青紫、四肢不温、眩晕、气短、多汗等症状。
用点穴术使天鼎穴受伤后,因其属手太阴肺经,势必导至肺气不足,影响真气生成导致全身性气虚,出现体倦无力、气短自汗之征。若肺气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会形成腠理闭塞、无汗等。失于肃降,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或尿少。若点乳根穴或腹结穴,因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脾生的是清气(水谷精气),胃降的是浊气,清气不升会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会影响清气上升,因此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饱胀、恶心、消化个良、腹泻、舌苔厚腻等症状和体征。
武术点穴十分强调按时点穴。人体筋骨都有一定位置,所属经络也是有条不紊,血气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什么时间气血流行哪一经络都有一定的顺序,人体血液循环及内气运行均发源于心脏,从子时起,按12个时辰,周流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首尾相贯,循环不已。阴经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全身。人体穴位在一天中随气血循环(随时间变化)或打开或关闭,比如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人体气血走足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规律而打开,被称为“实穴”(实穴指气血到达之穴),此时其他十一经的穴位则闭,被称为“空穴”(空穴指气血末达或气血已过之穴),若此时点乳中穴或人迎穴,此两穴由本来的“开”转为“闭”,气血因受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身各部麻木不能动弹。这就是按时点穴的原理。
点穴歌诀:
人体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逢时遇穴如伤损,一切不治命要休。
关于点穴术的救治:在点击某穴后,可用手法将所闭之穴开启,使受阻经络畅通,受阻滞的气血循行,即解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中医按摩就是用各种手法,如补虚、泻实、祛邪、扶正,使营卫气血的偏胜得到纠正,循行得到畅通。如点伤足阳明胃经的乳根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可在其背部用按摩法,按脾俞穴和胃俞穴,掐足三里穴,可使胃经、小肠经通畅,胃肠功能得到调整。
点穴常用手法歌诀:
点穴之法武中精,点抢钻揣其法灵。
点者四指围中指,抢者四指互并拢。
钻者掌成瓦楞形,揣者平拳快如风。
地利人和选良机,或点或打应分清。
点穴功
点穴功分为:①点人体明暗窍(两眼、两耳、鼻、口、脐、前阴、后阴)穴法;②点人体阿是穴法;③点人体奇经八脉穴位、穴道法;④随息点穴法;⑤血道点穴法;⑥经络筋点穴法(本文有详细述之);⑦骨节点穴法;⑧人体薄弱环节点穴法。
练点穴功,首先要具备“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强健体魄,做到精气神合而为一,能以心为主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明手快。点穴功要求有相当强的指功,以及掌、拳、肘、膝、脚、身形步法等,有劲力和高灵敏度,而且还要通过经常练缠桩排打功来保持和提高。
1.点人体明暗窍穴法
人体有七窍,两眼为肝之明窍、两耳为肾之明窍、鼻孔为肺之明窍、口唇为脾胃之明窍,点击之可伤人体明窍与内脏。脐中穴为人体先天转入后天之交接处,点击该穴可断气闭血,使太阳经神经丛紊乱。前阴、后阴属人体生死大穴,点击阴端禁门,能使对方不死即残。
2.点人体阿是穴法
对方身体某一处被点,立时发出“阿”声则此处即为阿是穴。施行这种点穴法要求功力要高,因为人体的任何部位只要被重手法点住,就会出现气滞、血瘀现象,战斗力便大受影响。如在两肋下随机点击对手,则令其当即闭气,似木头人般不会说也不会动,将穴推顺后则会大哭不止。
3.点人体奇经八脉穴位、穴道法
根据人体气血在体内360多个穴位依时流注的规律,施术点之使对方气血通路闭塞,从而丧失竞技能力。重要穴位有36大死穴、72晕麻穴等(此法本书已有详细介绍)。
4.随息点穴法
此法根据人体吐纳情况而出手,趁对方吸气或似动非动之间点之。一般常用于胸、腋、腹、肋、喉等穴,随息而点,使其闭气闭血,宜采取贴身战术,沾黏连随,随进退起伏听劲而点。
5.血道点穴法
人体大动脉、大静脉处的主要穴位为:两颈总动脉过处人迎穴、面动脉处大迎穴、锁骨下动静脉处缺盆穴、腋窝下动脉处极泉穴、肱动脉处青灵穴、头静脉处曲池穴、肘正中静脉处少海穴、肱动脉过处曲泽穴、胸外侧动脉处大包穴、腹壁下动脉过处气海穴、髂外动静脉处冲门穴、股动静脉血海穴、股动脉过处箕门穴等。点击穴道,应首先明了血液流向分布,当对方被点,便会血道滞阻,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循环,轻则伤身,重则损命于片刻。
6.经络筋点穴法
筋、经络连接人体组织,使人处于正常运动状态。点击经络筋,能损伤其连接,使其处于被动地位。如点击人体胸小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冈下肌、喙肱肌、腰肌等,对方凡被点中,均出现酸、麻、胀、木等感觉,痛楚难禁。此法主要伤敌韧带、肌腱等软组织。
7.骨关节点穴法
主要是点击人体各骨节之连接处或骨缝。此法是根据自己修炼的水准,达到力能透骨时,方可行之。每节骨的向里弯曲处,为阴面,不宜重点。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梁柱,击点时一般用钉锤手式戳击、掌扎等手法,乘虚而入,顺势而点。
8.人体薄弱环节点穴法
此法较难掌握,点穴者要熟悉人体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判断对方薄弱环节之所在,以精气神、形态、色味、四肢百骸、甲骨、筋肉、指纹、毛发等来区分其阴阳五行薄弱环节。人体从先天转为后天,都有自己未成形的部分,加上后天七情六欲的干扰和破坏,使人体脏器和情志出现薄弱环节。术者以阴阳五行之理,找出相生相克之道,击点其有脏或腑的关系部位,使之不得相生,一般以火上加火、虚上加虚而点。此判断是以望为主,当然要熟知人体五脏六腑位置与生理结构。
修炼点穴功,应具有敏捷灵活的身法和手法,一般以一指禅、二指禅、戳掌、鸡心捶、钉锤手法和肘尖、膝、脚等部位为主,配合周身八卦阴柔阳刚之劲,乾坤互转,练太极之圆,以自身为阴鱼,以身外之气和周身毛孔为阳鱼,似灵猫之感,当对方略有动意加于我身,我则敏捷掌握人体的立圆反应,指左打右,指上打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万变不离阴阳合一,以意摧形,意到、身到、手到,随敌变而变。
点穴步骤
点穴要练指功,要会认穴和领穴,知所点穴时气血所运行的经络。
1.练指功
没有相当的指功,搏敌难胜,所点之穴虽然都在要害部位,但没有强劲的指功仍是白搭。指功练习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插沙、打沙袋、点石功等。练功要点如下:
(1)静立。身心放松,双手掌心向下,吸气时,意想天地之灵气由头顶百会穴、脚心涌泉穴、双手劳宫穴吸至丹田穴;呼气时,由丹田穴、劳宫穴冲去。
如此练习十分钟进行下势(如太极混元桩)。
(2)双脚并立。双手侧平举,掌心向下,中指、食指微扬,绝虑调息,吸气时意想天地万物之精气,由双手劳宫穴吸入经臂肩直达丹田;呼气时,气由丹田经胸、肩、臂,向双手食、中指冲去(如黄龙动功四式)。以上练气方法,注意呼吸与意念的结合,要任其自然,此功练就强大内力,日久用意则掌心指尖发麻、热、胀,为初步功。
(3)面墙(树等硬物均可)而立。退一步,用双手或单手的食、中二指,抵在墙上,先进行调息,待心静气和时,再加意念和功力,调内气于丹田,经臂直达指尖,意念自己穿透此物。吸气时放松,呼气时加力按墙以练习透劲。
(4)猫功。俯卧,两手指(十指)撑地,腰直,脚尖支地。吸气时身渐直起,意念自己指尖吸大地之气至丹田;呼气时再由丹田至指尖,如此练习日久,逐渐减去一指,最后只剩下食指或中指,则指力可观也(如黄龙动功一式“黄龙戏珠”)。
2.认穴(可参考针灸书籍)
3.领穴
此步功夫也很重要,目的在于使对方露出空档,乘虚而击。领穴的练法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先练武术套路(如陈式48式太极拳),以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临敌意境,而真正的高手则无论对方练何种拳术,皆可应手破之点之。可按时练习静息,不闻不语,静以养心,心灵则身灵。闲时可随意练习,假设与敌周旋,培养自然之力,日久自可如意。
4.掌握气血运行规律
气血运行时刻,遵守子午流注学说。人体有十二经脉,日有十二时辰与之照应。按时取穴的大致原理是:人体的一切活动与脏腑、经络有关,穴位分布在经络上,如同交通驿站,按时阻止其血,就可以产生闭血的效果,人体五寸一大穴,五分一小穴,点在大穴上则可立即奏效,点在小穴上也可潜期取效。穴位在经络上如同泉水,闭之则逆行,故有点穴逆经一说。
十二时辰应点之穴
子时气血流注足少阳胆经,应点穴位有:风池穴、肩井穴、日月穴、环跳穴、凤眼穴、悬钟穴。
丑时气血流注足厥阴肝经,应点穴位有:中封穴、五里穴、章门穴、期门穴。
寅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应点穴位有:云门穴、天泽穴、列缺穴、太渊穴。
卯时气血流注手阳明大肠经,应点穴位有: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脯穴、巨骨穴、迎香穴。
辰时气血流注足阳明胃经,应点穴位有:颊车穴,气舍穴、乳根穴、天枢穴、伏兔穴、厉兑穴、阴市穴。
巳时气血流注足太阴脾经,应点穴位有:公孙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腹结穴。
午时气血行手少阴心经,应点穴位有:少海穴、神门穴、灵道穴、极泉穴。
未时气血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应点穴位有:少泽穴、阳谷穴、肩贞穴、秉风穴。
申时气血流注足太阳膀胱经,应点穴位有:玉枕穴、天柱穴、委中穴、至阴穴。
酉时气血流注足少阴肾经,应点穴位有:涌泉穴、筑宾穴、神封穴。
戌时气血行手厥阴心包经,应点穴位有:曲泽穴、内关穴、中冲穴。
亥时气血流注手少阳三焦经,应点穴位有:外关穴、四渎穴、耳门穴。
此外,尚有不按时点穴的,如任、督二脉中的三十六要穴,即鸠尾穴、华盖穴、天突穴、命门穴、太阳穴等。
穴位
人体经络上循行的常见穴位有365个,在“点穴技击”上有72个,但常用穴只有36个大致命穴,点击这36个大致命穴可使人哑、笑、咳、晕、麻,其中有被重击而变死亡的“死穴”。死穴实质是致命穴的另一种说法,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被过重点打的穴,导致死亡的叫致命穴,真正称为死穴的是穴位点击的力量不轻又不重而造成死亡的穴位。死穴属于致命穴,轻度点击死穴有晕麻感。
(一)致命穴
(1)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斜上方一寸陷处。
(2)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穴,位于头顶中央旋毛中直两耳间处,可容指。
(3)风府穴:在脑后延脑处。
(4)玉枕穴:位于脑后枕骨中间,入发三寸是生命之根。
(5)璇玑穴:位于胸骨尖顶,二寸之下中央处。
(6)将台穴:位于胸乳头上约寸许之肋骨缝处。
(7)耳门穴:位于头部耳孔凹骨缝处。
(8)凤凰入洞穴:位于背部凤眼穴外略下胛骨缝,即“饭匙骨”处。
(9)凤眼穴:位于背部第二背椎两旁之骨缝中。
(10)背心穴:位于肋骨末端分离处的脊梁骨骨缝中。
(11)命门穴:位于第十四椎节下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直立时与肚脐相对,在两肾中间,此穴为精道所出,即生之门、死之门也。
(12)筑宾穴:位于小腿背部下尾端的足内踝上胫骨内缘后约二寸处。
(13)精海穴(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三,别名丹田。
(14)魂门穴:位于背上第九胸椎下两旁各三寸凹陷处,此穴是肝魂出入之门户。
(二)死穴
(1)眉心穴:位于两眉正中,对准鼻尖,别名印堂穴。
(2)咽喉穴:位于颈前中央宛上凹陷处。
(3)女乳穴:位于女子乳房中间,别名乳中穴。
(4)膻中穴:位于膈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又名上气海。
(5)山根穴:位于鼻梁上两眼之中间。
(6)心坎穴:位于胸腹之间人字骨之处。
(7)玉枕穴:见“致命穴”。
(8)百会穴:见“致命穴”。
(三)晕穴
(1)太阳穴:见“致命穴”。
(2)耳门穴:见“致命穴”。
(3)璇玑穴:见“致命穴”。
(4)心坎穴:见“死穴”。
(5)华盖穴:位于璇玑穴下一寸。
(6)鸠尾穴:脐上七寸腹中线处。
(7)液门穴:位于手背第四、第五指之间,似“开”字形缝间的指掌关节前凹中,此穴是阳经之精液、血津、水气出入门户。
(8)囟会穴:在上星穴后一寸,百会穴前三寸,别名脑盖骨穴。
(9)公孙穴:脚大趾本节后内侧一寸,赤白肉际凹陷中,
(10)阳池穴:位于手腕内侧腕骨与前相接虎口之后陷中。
(11)白海穴:位于大腿根内侧下约四寸处。
(12)委中穴:位于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13)天容穴:位于头部耳垂、耳曲颊之后宛上凹入处。
(14)天柱穴:位于柱骨两旁,挟项后发际大筋外廉者中,即在哑门穴旁一寸三分处。
(15)哑门穴:位于脑后正中入发际五分处。
(16)开腮穴:位于下颌骨角处,骨缝颌下一寸处。
(17)凤尾穴:位于胛骨缝略下三寸的腋窝斜出处,即在第七、第八肋骨缝间。
(四)麻穴
(1)期门穴:位于将台穴下外侧斜下方一寸处,居肋骨缝。
(2)章门穴:位于期门穴下第十一根肋骨缝之端。
(3)肩井穴:位于肩上陷中,颈下侧,肩胛骨与锁骨缝处。
(4)臂臑穴:位于上臂三角肌下端与肱三头肌之间,胳膊下内侧对腋处高起之白肉,即在曲池穴上七寸,肩上白肉之端。
(5)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髌内沿直上二寸处。
(6)筑宾穴:见“致命穴”。
(7)凤凰入洞穴:见“致命穴”。
(8)精促穴:位于腰节肋骨第二、第三条骨缝之间。
(9)膀穴:位于督脉、脊梁穴上两旁一寸半处。
(五)咳穴
(1)璇玑穴:见“致命穴”。
(2)将台穴:见“致命穴”。
(3)凤眼穴:见“致命穴”。
(4)天池穴:位于第四肋骨间隙中,乳头后外侧一寸。
(5)肝俞穴:位于背上第九椎下,督脉缩穴两旁一寸半处。
(6)魄户穴:位于肩胛骨脊柱缘,第三椎下肺俞穴两旁各三寸处,此窍门是肺魄气出入之门户。
(六)哑穴
(1)哑门穴:见“晕穴”。
(2)华盖穴:见“晕穴”。
(3)风府穴:位于颈后中线发际直上一寸大筋内凹之中。
(4)承浆穴:位于额前唇之下颊唇洞正中凹陷中。
(5)日月穴:位于乳下三肋处,期门穴下五分。
(6)天突穴:位于项部喉结下五分,胸骨上窝正中缺盆之任脉中。
(七)笑穴
(1)笑腰穴:即京门穴,位于腰侧部十二肋游离端下方。
(2)肾俞穴:位于第十四椎下,第二腰椎突下,督脉命门穴两旁各开一寸半处。
(3)通谷穴:位于脐上六寸,腹中线上巨厥穴旁各一寸半,陷中的幽门穴下一寸陷中。
点穴的方法
点穴的方法很多,如指点、弹子拳点、掌叩、肘击、膝撞、脚踢、判官笔等。还有一种点穴的方法是气穴,即术者练有一指禅功,能从指头放出强大的外气。经络点穴法,一般趁气血未至或刚过时点其穴。点穴法以穴位为主,指力为辅,以上所列穴位死晕皆有,指力强者劲足可至死,轻则生,重则死,只在一念间。在搏击时,可不按时辰,应手而点,只要指功练到一定程度,点击身体任何部位皆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关于解穴,既有点穴制敌,亦当有解法,武林中都知道能制能救为高手。点穴救治方法很多,如震激对应穴位、按摩伤穴、药物发散、推血过宫等,而以按摩为常见,推血过宫法能者甚少(黄龙派气功师大都会)。所谓推血过宫,即练过气功的人经过指导要领后,可以把自己身上的气传送到别人体内,这种方法的运用,称为推宫过穴,它要求术者必须有很好的内功,气通大小周天,可放外气,方能按对方受伤之处调动本身真元注于对方体内,以达救治目的。
此法秘不可轻传,习此法者,平时应待人以宽,养成良好的习惯,交手时也应讲武德,切不可滥用伤人,不骄不躁是为大成。
陈照丕老曾讲:相逢不是忠良辈,他送千金也不传。1981年3月笔者自题授术十戒:狂、赌、横、满、盗者不授,不诚、不义、贪财、好色、欺弱者不教。
(本文转载自《太极技击点穴及救治法》,作者李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