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玄冲 祝华英学术传承弟子 祝华英道长,道号达智子,湖北公安人,一九三八年生,武当山道教协会道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道医”继承人。 祝道长少年时即发愤学医并修持全真内丹功法,在练功中达到胎息境界而发现并体证了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玄妙的运行规律。祝道长发现,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是阴阳双向、左右对立的,而《素问》《灵枢》中只简述了其中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对另一侧面的“负运机理”则隐而不言,致使后世之学者多不明究竟,从而形成死板教条式的“经络学说”。祝道长将其发现并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疗效大大提高,不少著名大医院束手无策的病例,在祝道长手里往往能妙手回春。 《黄帝内经·灵枢》的精髓是“十二经脉”,经络学中最本原最重要的基理亦是“十二经脉”,故“十二经脉”既是中医学说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最高深的核心理论。《灵枢·经脉篇》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以止也。”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注释道:“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知十二经脉之道,则阴阳明,表里悉,气血分,虚实见,天道之逆从可察,邪正之安危可辨。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故初学者必始于此,工之良者亦止于此而已。”又《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都说明经络学说在中医诊疗上至关重要的地位。故初学祖国医术者,怎能不从这个简捷的“十二经脉机理”入手;如想求得医术之精深,又怎能舍却十二经脉而他求呢? 对于人身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的认识须以修真体悟为基础,而经脉之无形部分运行的实相历来被道家视为天机秘而不宣,因而古今医书之论述或悖谬失当,或语焉不详,鲜有准确、完善的阐释。祝道长通过道家周天功法修炼,达到胎息境界,亲身体悟出十二经脉运行的真谛。祝道长的学说要点如下: 一、强调十二经脉是阴阳双方左右对立的机能运动,或者说十二经脉的运动呈现左右对立的“双向正负运行轨道”,就象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一样运动,经脉的运行机理为以下四个方面:1、所有经脉都具有正负双向运动,比如心经既能从胸走手,也能从手走胸;以肺经为例,手太阴肺经具备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宣发从内往外,由下往上,而肃降的功能是从上往下,从外向内。肺所主的宣发与肃降的功能截然相反。那么,肺经从胸走手所代表的到底是肺的宣发功能还是肃降功能呢?总不可能从胸走手同时代表了肺经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吧?如果肺经从胸走手代表的是肺经的宣发功能,那么肃降功能是肺经的什么运动所促进的呢?事实上,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只能代表肺经的宣发功能,而肃降是由肺经从胸走手的运动所导致的生理活动。又比如肝经的生理功能是疏泄气血上供心脏,同时升发肝气,但肝经同时具备藏血与藏魂的功能。而肝经的疏泄气血出肝和肝主藏血的功能是一出一入,那么肝经的从足走腹代表的到底是肝经的疏泄气血的功能还是肝藏血的功能呢?总不能肝经从足走腹同时即代表疏泄气血又代表藏血吧?显然这是不合情理的。事实上,肝经从足走腹代表了肝经疏泄气血、升发肝气调达情志的功能,而肝经从腹走足代表了肝经的藏血、藏魂的功能。其它的所有脏腑都有类似的阴阳相反的生理机能,而在经脉的表现上,也是双向正负往来的。这种正负往来的经脉运行在内经里称为来去、顺逆、往返。每个脏腑都有阴阳两面,而经脉的正负升降运动正是脏腑阴阳二气之功能所促进的。2、同一条经脉,当左侧经脉正运时,右侧负运,左侧负运时,右侧正运,左右同名经脉形成一个太极运动。3、阴阳表里经脉运行对立相反,比如脾经正运上升,则与之相表里的同一侧胃经则正运下降,而脾经负运下降时,则胃经负运上升,阴阳表里经脉形成一个太极运动。4、手足同名经脉表里之间构成更大的一个阴阳循环体系,从而形成人身更大的天地阴阳太极运动。而关于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各为左右两条经脉相合并,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机能。督脉与足三阳经运行相反,任脉与足三阴经运行相反,证明二脉与十二正经的运动全是排斥性和牵引性的反作用。明白了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在临床上再通过脉诊诊察得知阴阳表里十二经脉升降出入的太过不及,寒热虚实,以及左右十二经脉的升降虚实,就可以灵活而有目的的去调治经脉偏差,损有余而补不足,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对症施治。
二、强调并倡导人迎、脉口双诊并用及其体诊法操作,以期充实脉诊的准确可靠性。人迎脉口双诊脉法记载于内经上千年,可惜并不为中医大众所重视并应用。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为人迎脉口双诊脉法的内在机理失传,内经概括的讲了人迎大脉口几倍、脉口大人迎几倍为病在某脏腑之经,却没有深刻的去阐述形成这种阴阳偏差的内在病机病因,从而让后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更谈不上针对这种阴阳偏差的临床对症治疗了,在上古内经成书年代,这种脉法的内在机理、治疗方法应该是口耳相传于师徒之间的;二为关于人迎脉的定位,后世王叔和的《脉决》里认为左手脉口为人迎,右手脉口为脉口,而事实上内经里对人迎脉的定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颈部人迎穴处的颈动脉,《脉决》一书对于后世脉学影响甚广,从而失掉了人迎脉的精髓;三为后世对于脉口脉的认识,认为仅凭脉口脉就可以诊察五藏六腑十二经脉的病症,事实上脉口只能诊察五藏的经脉以及胃经的一部分病变,而六腑的疾病还是需要要足阳明胃经所主的人迎脉去诊断,因为胃为六腑之大主,所以可以诊断六腑的病变脉象。关于人迎与脉口,内经认为人迎候阳,气口侯阴,以十二经脉六阴六阳言,阳为六腑为表,阴为五藏为里。人迎主侯六腑之阳,脉口主侯五藏之阴。这样阴阳表里分明,诊断起来简单实用,不会把表里之间的疾病病变弄混淆。《灵枢终始第九篇》说: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人迎脉口表里阴阳变化此消彼长,阴胜则阳衰,阳盛则阴衰。病变日久,阴阳不能交合而互根互生,则阴阳两虚。阳盛而阴衰,则人迎盛于脉口,为在表之阳气不能入于五藏之里,不得入里而盛于表,则表盛里虚,是故人迎大于脉口一倍二倍三倍也。阴盛而阳衰,则脉口盛于人迎,人迎小于脉口,为在里之阴气未消,而阳气不能由里出表,因为阴消则阳长,阴尽则阳生,阳气不能由五藏之里出于体表,则表气虚而不足,五藏经气反盛,是故脉口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也。关于人迎与脉口的阴阳盛衰,关键涉及到阴阳表里经脉之间经气的交换周流,除了十二经脉位于上肢、下肢的十二络穴以外,还同步涉及到在胸腹部的阴阳表里之间脏腑的互络。 人迎三盛为病在足阳明,足阳明胃经气盛而与其相表里的太阴脾经气虚,胃为阳经,其气盛则升而不降,不降则胃气不能由胃络脾经之络穴丰隆分出一道经气进入脾经而生发脾经阴气,脾经为足太阴,其气至阴而无阳,得胃经阳气乃得上升,今胃经之气不能由下肢进入脾经推动脾经之气上行,则脾经经气遂不得升清而上行,如是则引起脾胃不和,脾不升胃不降;而脾胃经脉在反运脾经从腹走足,胃经从足走头时,脾经却源源不断的把脾经经气通过脾络胃的络穴公孙别络输送给胃经,从而加剧了胃经经气的充盛有余,而更加消弱了脾经本来就不足的脾经经气,形成胃强脾弱,人迎大三倍于脉口的显象。 脉口三盛为病在足太阴,为两手脉口的脉大三倍于人迎脉,脉口的足太阴脾经经气充盛而人迎的足阳明胃经经气虚而不足。为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上升太过,而同时足阳明胃经下降从头走足太过,胃经在下降时,源源不断的把胃经能量通过丰隆别络输送给脾经,进入脾经的胃经阳气太多而导致脾经上升太过,乃是因为胃经阳气进入脾经主升为主;脾经上升太过而下降从腹走足不足,导致脾经经气不能由脾络胃经的公孙别络进入胃经,补充胃经经气;胃经在从头走足时不断输出经气进入脾经,而脾经在从腹走足时却不能正常的输布经气进入胃经,导致胃经经气虚而不足,而脾经经气却越来越充盛,从而形成了脉口大三倍于人迎的阴盛阳衰。所以只有在认识到经脉本身具有双向升降运动、阴阳表里经脉之间相互对立运行、又互生互根互络的机理上,才能完全明白人迎与脉口之间表里经脉之间的阴阳盛衰偏差。 至于其它的五组表里经脉之间,全部都有这样的表里经脉之间的经气周流,一旦这个表里互根互生互络的规律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人迎脉口的三盛、二盛、一盛。人迎三盛为病在足阳明,阳明胃经经气盛而太阴脾经经气虚而不及;二盛病在足太阳为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太盛而少阴肾经经气虚而不及;一盛病在足少阳,为足少阳胆经经气太盛,而厥阴肝经经气虚而不足;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为足太阴脾经经气太盛,而阳明胃经经气虚而不及;二盛病在足少阴,为足少阴肾经经气太盛而膀胱经经气虚而不及;一盛病在足厥阴,为足厥阴肝经经气太盛,而少阳胆经经气虚而不及。什么为人迎三盛呢?就是人迎脉的寸、寸关、寸关尺三部脉的宽度为脉口脉寸部的三倍;人迎二盛为宽度是脉口的二倍;人迎一盛为宽度大脉口宽度的一倍。反之,脉口三盛二盛一盛为脉口脉的寸部脉宽度是人迎脉的三倍、二倍、一倍有余。而手部三阴三阳的脉象是三盛而躁、而盛而躁、一盛而躁。
人迎脉口双向阴阳表里之间的对比,能非常简单明确的诊察出十二经脉经气的升降出入之有余不足,尤其是表里之间的阴阳失调,或者整个手足太阴阳明系统、手足少阴太阳系统、手足厥阴少阳系统经气大循环周流的阴阳失调;再就是经脉之气为邪气所阻塞的部位,在哪条阴经哪条阳经,经脉的上部、下部、中部都能从脉象上清楚明白的诊断而出。再配合后世二十八脉在人迎脉口的应用诊断,就可以得知邪气的性质为寒为热为痰湿还是为气滞血瘀等。 在临床上,人迎与脉口疾病显象也并非仅仅只是脉口大人迎一二三倍,人迎大脉口一二三倍那么简单,还有人迎与脉口俱少,阴阳表里皆不足的病脉显象,就是左右人迎脉三部沉弱无力的同时,脉口脉左右也沉弱无力,此为阴阳表里气血皆虚;亦有身体一侧的人迎与脉口之脉皆寸部不及,甚至左右人迎脉口四方寸部不及者;也有阴阳双方寸部有余尺部不及者;亦独有一处盛大博指显病邪之实证,而其它部位脉象平和之脉象者,临床种种,皆由内在病机病症所致显现于脉,而从其脉也能分析出病症的根本病因,但不论何脉何症,总要做到脉症相合,方能断证无误。 三、强调十二经脉阴阳双向正负运行,观察辨证指导方药的运用及针炙、按摩疗法,临证验案,并由此认为十二经脉是人体之内生命活力的真能量之道。除了通过人迎脉口的盛衰差别诊察经脉的升降虚实,还可以通过经脉的正负往来运动的脉波显象得知经脉的上升太过、上盛有余,或者是经气郁滞于中下而升浮不及、上虚不足,或者是得知经脉整体都经气不足,然后再应用针灸、按摩推拿、方剂去调理经脉的偏差,从而陷下者举之,上盛者抑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四、除了人迎脉口阴阳双诊之外,在临床上对于脉口五脏之间的脉象,应用五行五脏的相生相克机理直接在脉象上做分析,比如左手脉口寸部脉弦劲有力,关部弦细,尺部沉弱不显,据脉象分析,可以得知下焦关尺部的肝肾阴精亏虚不足,导致肝阳上亢,而出现寸部弦劲有力,此为水不涵木,肝木阴虚阳亢。又比如左寸部脉浮二倍宽度,而尺部细弱无力,尺部为肾精之所在,细弱为肾阴精不足,肾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之火,火性炎上心阳上浮,所以出现如此脉象,此为心肾不交之脉象;又比如左脉肝旺弦盛有力,而右侧脉口关部弦大,右寸却不及而沉弱,此为左侧木旺克制了右侧的中焦脾土,导致右侧脾土经气郁滞于中焦而运化升清不及。如此种种,皆可以用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在左右脉口来整体分析疾病,而不是单一的在局部作文章。此种利用五行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而临床诊断的脉法,定名为五行生克脉法,其实用价值能直接指导临床诊疗,精确、简洁而明了。 五、祝华英道长的学术传承弟子祝玄冲利用十二经脉的正负运行、表里经脉阴阳对立运行机理完美的结合阴阳经脉的开枢阖机理,并根据脉诊所得分析阴阳二气从里出表、从表入里的十二经脉混元统一之大循环运动,找到经脉周流的症结偏差之所在,再根据开枢阖机理调治阴阳二气如环无端的太极周流运动,使之畅通运行无碍。人迎主三阳之开枢阖、脉口主三阴之开枢阖,人迎与脉口之间,阴阖则阳开,阴尽则阳生;阳阖则阴开,阳尽则阴生。应用十二经脉双向正负运行机理与三阴三阳开枢阖机制能完美的阐述伤寒论六经功能与六经疾病的产生、变化、传经与治疗思路,从而与伤寒论相结合而应用于临床诊疗,这个脉法称之为十二经脉开枢阖脉法。这套脉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习伤寒论的学者登堂入室,掌握伤寒论的六经核心精髓,从而根据脉诊来随机而对症的应用伤寒论经方。 祝华英道长把他的研究成果著成《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一书,现在把书中脉法口诀附录于下:瞑目凝神不可忘,以神察脉细参详。脉口人迎阴阳和,不疾不徐为健康。春弦夏洪应生长,秋浮冬沉归收藏。脉应四时天人合,脉逆四时身受殃。色脉相得治易愈,色脉相克医难匡。左脉太过却克右,右脉太盛则制左。左脉不及能助右,右脉不及反从左。阴脉上盛阳易陷,阳脉上盛阴易潜。阳脉下盛阴多浮,阴脉下盛阳常厥。阴阳虚极重下陷,左虚血亏右气虚。阴阳现象皆浮越,下虚火升炎上诊。浮沉迟数须分辨,紧缓大小滑涩参。寒热虚实各有象,阴阳表里为大纲。先察脉口出入别,次诊人迎升降差。更诊左右盛衰象,方明气血循环情。并候寸尺沉浮力,才知正负盈亏况。正运太过当反调,反运太过则正治。拟方用药从脉症,挽转阴阳运生机。针灸按摩亦凭脉,逆从选穴补泻施。临床用活阴阳理,圆融变通疗百病。 武当山祝华英道长第11期“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应用”道医传承学习班招生公告 开班时间:2016年4月20号到4月24号,一起5天时间,4月9号报到。 主讲 老师:武当著名道医祝华英 祝玄冲(俗名祝勇) 地点: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 镇中心农业银行对面的玄岳饭店内 学费:4200元 (不包食宿),同样课程以后复读回炉可以免费2次,一次缴费,直到学会。
凡在校学生凭在校学生证可以享受优惠学费为3600元;另外尊祝道长嘱咐凡是经济困难又想学习的学费可以适当优惠。 报名联系电话:18772890603 (祝玄冲老师,手机号为微信号) QQ:370016574至上意识 或13886837614(祝素芳) 报名方式:先预交600的报名费,其余学费学习开班的时候再交。学费一起是4200元。打款帐号:祝华英 湖北省十堰市建设银行武当山支行 卡号4367-4226-5060-0149-034,打款后联系电话通知祝素芳:138 8683 7614,告诉你的联系方式以及作为第11期的报名费用。 中医祝华英十二经脉学习QQ群:465852839
武当祝华英道长与其十二经脉揭秘应用医学传承弟子祝玄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