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学习笔记6
风尘浪子
收藏于2024-09-04 转藏1次
一难,小结,一、关于脉的问题
关于一难,老师讲课的内容相当丰富,内容繁杂,初次听起来有点不得要领。
笔记者领会,老师讲解《一难》时涉及了以下内容:
1. 关于脉
& 人的正常的脉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也就是,一呼一吸为一息,脉动4次。24小时共13500息。脉气环周身循行五十圈。
营行阴二十五,行阳二十五度,共五十度。
卫行阴二十五,行阳二十五度,共五十度,两个五十度加起来是100度,周于身。)
& 脉中,气行的规律,“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一息,气行六寸。一息,脉动四次 )
& 人的脉长度为,“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
(这里的“周身十六丈二尺”疑似应为三十六丈,详见后面。)
& 天人相应,人二十八脉“以应二十八宿,漏水百刻,以分昼夜。”
(
# 人,的经脉共二十八脉,以对应天上的二十八星宿。
天上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上的可见的星,分成了二十八组,作为观测时的标记。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
东方青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曾广泛用于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医学当中。
“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
(天上,一周,有二十八宿,一宿为三十六分。二十八宿,总计为1008分 = 24小时。)
# 漏刻是古代借助滴水来计时的设备,相当于现代的钟表。漏水下百刻,等同于一昼夜,24小时。
& 脉与长寿的关系,“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 影响脉的因素,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都会随之改变也。
& 脉气的运行,是积累来,一息行六寸,运行过程中,中间有一点差池,有一点混乱,后边就恶性循环。
---------------------------------------------
上面《内经》给出了一些数据:
* “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一呼一吸为息,一息(脉)四动。
* “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即 脉中,气行的规律,一息,气行六寸。
* “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
即 13500息/24小时
* “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 “周身十六丈二尺”
这是周身脉的长度。
* “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五十周脉总长。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些数据是有问题的。
例如:13500息/24小时,一息脉动4次。
13500息/24小时 X 4次/息= 54000次/24小时
24小时=1440分
钟
每分钟的脉动次数为, 54000次/1440分钟 = 37.5次/分钟
格据这个呼吸次数,计算出来的脉动次数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合。
笔记者不相信黄帝会把这一最基本的数据搞错了。那么问题应该是出在刻书或是传抄流传的过程中,毕竟此书流传以有两千余年了。
笔记者试着找找,问题所在。
以本人为例,
* 实测 呼吸,23息/分钟
脉动,92次/分钟
脉动/息 = 92/23 = 4次/息
《内经》“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即 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四至 。
这个数据,我的脉居然与老祖宗说的一样!
* 计算,24小时为, 1440分钟 X 23息/分钟 = 33120息
《内经》“一万三千五百息,”即13500息/24小时。
这两个数据比较,差距也太大了!
严重怀疑,是不是31500息被错误的刻成了13500呢 ?
* 计算,如果按31500息计算,脉动4次/分钟
31500息/24小时 X 4次/息 = 126000次/24小时
126000次/1440分钟 = 87次脉动/分钟
这个计算结果,现代人,正常人70-80次/分钟,的数据基本吻合。由此基本可以想定,在刻印传抄的过程中,31500息,
由于出错变成了13500息。
由于31500变13500的错误,直接影响了其它数据正确性。
* 计算, 如果,按31500息/24小时,“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那么,24小时,气行,31500 X 6寸 = 175238寸 约1800丈
如果,对按本人实测数据,24小时,33120息,“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那么,24小时,气行,33120 X 6寸 = 198720寸 约1900丈
《内经》“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即 8100丈
比较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内经》的8100丈,
实测近似1800丈。又是前两个数字
颠倒一下,就一致了。怪不怪?
* 如果上述两个数据改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五十营备,……凡行八百一十丈也”,如果改为1800丈。
1800丈/50周 = 36丈 这是全身经脉一周的长度。
它也可以写成三十六。
而《内经》曰“周身十六丈二尺”
十六丈、三十六丈,如果我们认为是这里漏掉了一个三字,那么把它改正过来,改为,周身三十六丈,会怎么样?
* 结论,如果我们把是相关数字,
13500,改为,31500
8100,改为,1800
十六,改为,三十六
则与所有可以实测的数据,基本相符,由此计算的结果也对得上,而脉长这个不可测的数据也对得上了。
----------------------------------
就我们一般的认知,很多东西都是固定不动的,一成不变的,准确无误的。其实不然,大自然包括人体,是十分复杂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动态平衡的。
例如:你可以不信,但实际是“每一年,每一天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这是被天文学家大量的观测所证实的事实。
阅读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特别重申:本篇文档资料为 “好网角收藏夹” 注册用户(收藏家)上传共享,仅供参考之用,请谨慎辨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好网角收藏夹为网友提供资料整理云存储服务,仅提供信息存储共享平台。
信息删除
举报
或发邮件到:dongye2016@qq.com
转藏到我的收藏夹
转Word文档下载
转PDF文档下载
一键复制全文
打印文章
类似文章
最新转藏文章
文档下载
下载连接中...
再次下载
下载文件找不到?
iPhone浏览器用户:
1.点击手机桌面“文件”图标
2.在“下载”目录中查找
返回
TOP
提示信息
确定
返回
添加文章收藏
更多设置 (选填)
阅读权限:
分享公开
密友公开
私有
转藏到我的收藏夹
非法或侵权内容举报:
提交
(如果是侵权投诉,请将相关证明材料发送到邮箱:3745242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