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日趋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不仅仅只追求物质上的需要,也更加注重精神思想境界上的发展。现如今,各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历史景观点都得到了较好的完善与修复,这是值得我们认同的。这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园区,既是我们健身锻炼,放松心情的地方,也是我们饮水思源,缅怀那些为我们争取幸福生活的伟大的革命烈士们的革命圣地。当代社会仍旧在不断发展,人们大多忙碌于生活,穿梭于人群,爱国的热情不再那么显而易见,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对历史的探寻,对人们思想境界的了解,也想知道那些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在人们心目中存留的印象,对历史的想法,我们选择了碧沙岗公园这一纪念园区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多的了解到了历史知识深处的意蕴,也意识到这些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支柱,精神启迪。
关键词: 碧沙岗历史 革命精神 纪念 调查 学习
一、碧沙岗公园的历史
碧沙岗公园占地约400亩,是郑州西区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然而,当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70多年前,这里却是城区以西4公里一片风沙弥漫的沙丘,当地人叫它白沙岗。
1928年春,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1928年3月陵园动工,当年8月竣工。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冯玉祥亲笔所题的“碧沙岗”三个字是地地道道的“四旧”,理应砸掉该,可因为它太高了,所以才免遭厄运。碧沙岗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建成之时由4部分组成。陵园中部是烈士祠。烈士祠里悬挂着匾额,存放着刻有烈士姓名的铜牌和记载烈士功绩的金册、碑记等。祠堂之前是中山公园,由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以及水池和石桥组成。祠堂后面是开阔的烈士公墓。烈士公墓的东南是民生公墓,安葬着官兵的眷属。1994年,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址上建起了“北伐战争纪念碑”。
1986年,碧沙岗陵园被河南省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她是全国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北伐阵亡将士的烈士陵园。1991年6月28日,聂荣臻元帅为新建纪念碑题词“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2008年7月份碧沙岗公园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碧沙岗公园内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时逢节假日,这里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常。如今的碧沙岗商埠林立,已成为郑州三大商圈之一。郑州市碧沙岗公园还是郑州市建成的9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之一。
二、北伐战争的历史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加深了革命认识,保证国家独立,维护祖国统一。历史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这一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大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这次我们去碧沙岗公园的调查,发放的问卷大多数发到了周末出来放松心情的学生手里,还有就是少数来游玩的成年旅客以及极少数50多岁前来健身锻炼或者专门来缅怀烈士的老年人手里。针对这次的调研,和我们的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年龄段对碧沙岗的历史了解有一定的不同。大多数人也就是35岁以下的人大都知道碧沙岗公园的前身是烈士陵园,但是还是有个别人不能知道是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但是由于问题设置,他们大多数知道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还是有个别人是真的不了解历史;在碧沙岗最初是谁建立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都能知道是冯玉祥,但是还有人会选择错误;没有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会进行吗?对于此问题的选择,“会”占了60%,其余各占20%,关于国共合作对于双方来说的问题选互利共赢的占到80%,只有一个人选的不利于共产党,当然还是有不知道的人存在。从这两个问题里面我们知道人们对于国共合作的认识还是很好的;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选择利大于弊的占70%,弊大于利占10%,不清楚的占20%,大家对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革命烈士的重要品质70%的人都选了“不怕牺牲”和“不畏艰险”,其余也有20%的人选择上了“乐观自信”和“与时俱进”,这是一道主观题,我个人感觉这四个都是革命烈士的重要品质;在现今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中40%的人选了钓鱼岛问题,看来大家都很关心钓鱼岛的问题;假如有一天战争爆发50%的人选择了“捐钱捐物,抵抗侵略”,也有20%的人选择了“主动参战,保卫国家”,另外也有选择“视战争性质而定”的,国人的爱国热情还是很高的;大多数人被问到民众的爱过热情时40%的人认为大多数人高涨一时,时间久了就忘了;在看战争剧时60%的人是一边为了了解历史,一边为了娱乐,单一目的地各占20%;现在的80%的人是通过相关书籍和史料了解历史,也有人是通过电视剧,实地考察,他人讲述等方式了解;在问到爱国问题是100%的人都是爱国的,而且80%的人认为高校开设相关历史教育客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通过这次调查,虽然大多数是学生,但是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并不是很好,所以我认为高校开设相关历史教育客程还是很必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爱过热情,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四、调查感想
从这次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人们对碧沙岗公园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郑州的年轻人,也许只知道碧沙岗是一座公园,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但60岁以上的老郑州人,称这里为“老冯义地”。这里完整地保存了88年来郑州的革命历史。从恢宏的北伐战争,到中原大战,再到抗日战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碑亭。当我们站在民生、民族、民权3座亭子边,似乎可以听到北伐军当年那气壮山河的呼声和枪炮声。1945年抗战胜利,冯玉祥的旧将刘汝明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为了纪念第29军抗日战争时期阵亡的高级将领佟凌阁、赵登禹、张自忠以及积劳病故的原29军军长宋哲元,刘汝明在原有的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后旁边又建了两座亭子。5座亭子的前方另建了一座纪念塔,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1994年,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址上建起了现在“北伐战争纪念碑”,聂荣臻元帅题写了“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
现在的碧沙岗公园内的美好的景象,无不归功于北伐战争中英勇作战的将士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日的美好和繁荣。此时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看到这些景象,也必定会感到欣慰。回首历史,碧沙岗公园只是近代中国史的一个缩影,我们能够通过其了解那段屈辱史,探索史,抗挣史,能够更加坚定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小结: 历史是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与意义的,我们忙碌于现实生活,感慨于生活艰辛,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更应从思想上去探寻,去追求,想想无私奉献的人们,想想那些不畏艰苦的革命烈士,满怀一股爱国情,学会感恩,学会热爱,努力学好知识,学习那些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微笑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吧。
参考文献:
1、《郑州晚报》 2015年10月24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3年版
调查目的: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并弘扬长征精神,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和领悟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建设作用。
调查时间:2016年3月29日至4月26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前言: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把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科学地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去,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选择。
问卷调查显示在调查的近一百位同学当中,有74.6%的人表示知道长征的时代背景,且他们对长征的第一印象普遍是历时长、行程远,过程艰苦;同学们对长征事件印象最深刻的是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河以及巧渡金沙江;并且问卷反映,有55.6%的同学对长征的认识来自于课本,有30%的来自于电视,另外从网络、他人述说及其他方式认识长征的同学占14.4%;而65%的同学认为长征精神对现代人的生活一般适用,25.4%的同学认为非常适用;认为普及长征精神相关知识非常有必要的占65.1%,85%的同学关注有关长征精神的节目或报道,但只有45%的同学去参观过红色遗址。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的群体中,适当的增加对长征精神的宣扬是很有必要的!
一、长征精神的内容与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还凝练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的结晶,是红军将士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主要体现为一种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心系人民的精神;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革命老区,太平古镇的86岁老爷爷谈及共产党时,异常激动,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这样一支纪律严明,一心为百姓的共产党军队才能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在听爷爷诉说红军当年长征的故事时,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长征精神影响着爷爷的一生,而这份精神也在他的儿孙那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因此我们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的献身精神;坚决服从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高度团结统一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这不仅是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重任!
在岷山县的三十铺革命老区,映入眼帘的是朴素着装的沧桑老人和稚嫩孩童,憨厚的老人在低矮的土房下一针一线缝着鞋垫,日子过得清贫,却毫无怨言,安然的生活着。历史的硝烟已经沉沉散去,作为他们的子孙已然忘却当初为了帮助红军夺取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他们没有向国家要求什么,反而是继续靠着自己的艰苦劳作,过着简单却幸福的生活!虽然物质条件相当简陋,但是他们那慈祥的面庞传达出他们内心的宁静、善良和淳朴。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们,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行动是在默默传承着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虽然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是长征不朽的精神和光辉照耀着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下一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长征精神一代带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二、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1,时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才有人类历史上的长征奇迹。在复杂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达到,坚定自己的追求,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奉献社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当前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问题,探索人生道路和方向,迎接各种思想的挑战,在实践中求知真理,找到自己的信仰。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接触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比以前更频繁更广泛,但由于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不足,因此很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加强对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通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清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
三、长征精神指导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政治上端正态度。从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现状、从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来看,形势是严峻的,但我们不能认同像某些同志认为目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不治之症”的悲观说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无完人,对于在当前时期内出现的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对待。首先,我们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其次我们更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党的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心。长征的胜利,证明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一路上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成绩是在克服了众多矛盾和困难中取得的,非常不容易。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党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指导。不管发生何事,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该对党充满信心,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我们的国家大、困难多,我们党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也是多灾多难。但尽管如此,我们党又总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坚忍不拔,达到胜利的彼岸。只要我们坚定地高举党的旗帜,以实事求是为标准,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我们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2 / 3页
2,思想上树立主体意识。当前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我们在思想建设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在民族主体意识的建设方面确实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较而言,思想道德建设是一块“短板”,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思想建设却没有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全球化不能把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都化掉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像自己的身子长了别人的脑袋,那么这个民族是站不起来的。现在我们就有这样的隐忧。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独立的精神支柱。
今天我们强调长征精神,强调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强化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念。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人类文明价值观,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仁者爱人、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天人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念等。特别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共产党人领导的长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现在我们非常需要弘扬这些优良传统,以此来锻造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要持久发展下去,要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我们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的主体意识。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的历史使命,因此弘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要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份”,要真正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一个基本定位。我们每个人怎么做,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管社会环境怎样、别人做得如何,始终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就不能光盯着别人。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分子,都有责任自己首先做好。多一个人做好,就增添了一份实践远大理想的推动力量。从现在做起,就不能等待观望。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每时每刻都在经受考验,我们都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好这份考卷。从小事做起,就不能好高骛远,任何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实际上都能折射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火花,因为这一切都是在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国近代史调查报告(了解身边的历史,探寻逝去的岁月)
---安东火车站
经济学院
B0903班
一、调查地点:丹东市火车站
二、小组成员: 琚亚东 0112090302
关磊011209031
姚海龙 0112090320
三、调查经过:
我们小组成员首先到丹东火车站了解情况,里面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丹东火车站的近代历史,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然后又经介绍找到了几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向他们了解到更加真实以及不堪回首的一段老安东火车站的近代历史。
问题1
小组成员:安东火车站建立的大约时间?
工作人员:
1.1904年,日本帝国主义修建了安奉铁路(沈丹线),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最早修建的铁路,并设简易火车站:铁一浦驿。
2.1909年(清宣统三年)8月,安奉线改为标准铁道并架设鸭绿江大桥,与朝鲜铁道接轨。通过这条贯穿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直通釜山,抵达日本的大通道,日本帝国主义者抢运从中国疯狂掠夺的粮食、煤炭、矿产等物资。
3.1912年(民国元年),铁一浦驿改为“安东驿”。1914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挟制北洋军阀签约扩建了安东站场。
问题2
小组成员:安东火车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条件下的?
工作人员:
20世纪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了攫夺铁路权益的狂潮,安奉铁路便是日本强行修建的许多铁路中的一条1904-1905年,日本出于日俄战争的需要,修筑了安奉军用窄轨铁路.其后,为了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1914年6月,日本挟制北洋政府签定条约,对安东站场进行扩建。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才建立的丹东火车站。
问题3我国政府是在什么时间失去对安东火车站的经营权的?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本军队便侵占安东和凤城。是年12月15日,日伪改辽宁省为奉天省,安东县隶属于奉天省,为甲类县。安东市从安东县析出,与安东县同隶属于安东省,市区划金汤、元宝、中兴、镇安、浪头、大和、旭日7个区。自此,安东站的经营权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
问题4
小组成员:安东火车站及铁路的经营权在何时何背景下回归中国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驻安东市。11月初,接收日伪政权,成立安东省和安东市、安东县、凤城县、赛马县、宽甸县政府。1946年3月、1947年11月,安东县九连城和五龙背区先后划归安东市。1946年6月,成立辽南省二专署,隶属于辽南省,管辖安东、孤山两县。11月,改属于安东省。翌年3月,撤销二专署,安东市、安东县和孤山县均直属于安东省。1949年5月,辽东省成立,安东市隶属于辽东省。安东市是安东省、辽东省省会,为安东省和辽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此,漂泊了13年的安东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调查总结 蓦然回顾这些历史事件,仿佛在抚摸这座城市生命的年轮。鸭绿江边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败绩。日本侵略者以防止 “沙俄卷土重来”为借口,在鸭绿江畔擅自修建了一条军用窄轨铁路,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日本帝国主义将铁路从鸭绿江畔一直向北修建,直至奉天(今沈阳),建成了安奉铁路,交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安奉铁路改为商业运输;修建鸭绿江铁路大桥,将安奉铁路改为标准轨,构成东北、纵贯朝鲜半岛直达釜山的一条运输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的财物经这条铁路源源不断运往日本。
“满铁”摄影队拍摄的安奉铁路和安东站照片,真实记录了殖民者经营中国铁路的真实情况,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老照片和这些尘封的记忆,让我们走进历史隧道之中,时间的岩层里渗透出这片土地独有的生命气息。在久远的历史年代里,线路、桥梁、车站、站台、雨棚,处处彰显出铁路建筑元素。
这些黑白历史照片质量都是上乘。老照片焕发出历史的光泽,在一个缺失积累和铭记的时代,唤醒了记忆。在几十幅殖民地时期的铁路老照片里,日本人都忘记了自己作为侵略者的身份,怀揣建设 “家园”的梦想,精心地“经营”南满铁路,直到有一天他们被彻底地赶出了这块土地。最后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了解身边的历史,探寻逝去的岁月。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调查目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定的社会,各大军阀各种救国理念层出不穷,可最后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主导了社会主流,让拥有决定性实力的国民党落得个败北逃亡的下场?带着这个问题,通过互联网跟一些资料,让我们共同看看,究竟是什么因素让近代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调查对象:针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从网上获取一些资料,并结合上课所学知识,对核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调查分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而且也是在殖民侵略下中国的惟一抉择。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抗日战争结束后,代表中国两种不同命运的国共两党经历了四年的国内战争较量,因国民党政府本身的腐败与无能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而结束;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导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
八十年代以来,很多青年人怀着兴国的责任感,穷诘这样一个问题,即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使近百年的历史充满屈辱.当一个民族以文物礼仪隆盛的“天朝上国”自居,深闭固拒,夜郎自大,就会使往昔的荣耀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滞缓本民族继续迈进的步伐。流动的历史,不等待任何一个民族,你耽于“十全武功”、“万国向化” 的旧日迷梦,人家却经历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和政治变革,当这个人类发展最新阶段赢得历史的
恩宠时,一切蹒跚其后的民族,便面临被征服的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而且也是在殖民侵略下中国的惟一抉择。一个政党的建立往往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一个政党的发展却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与不断进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发展情况下的必然选择,而他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其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是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他们绝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
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首先形成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28年的英勇斗争,仅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这一数字超过新中国成立时的共产党员总数。这意味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像《红岩》里的烈士一样,多数共产党党员并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感天动地,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先锋队。1949年1月22日,新中国诞生前夕,在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参加的共商国家大计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上,李济深、沈钧儒等55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了对时局的联合声明,他们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新政协会议之后,各民主党派相继召开了各自的代表大会,一致明确表示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即使是不带偏见的外国人,也都给予了肯定。然而,问题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50多年过去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摆脱了深受帝国主义压迫欺凌、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正是基于这些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共产党的领导,而这也正是中国民主制度所具备的优势。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从封闭半封建半到会方们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一中气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与富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因此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衷心祝愿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愈来愈强大,愈来愈繁荣!
罗荣桓故居位于湖南省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由S315省道与城关相连接。主要纪念设施有:异公享祠——罗帅故居、南湾古戏台、罗帅母校、罗帅铜像纪念广场、罗帅生平业绩陈列馆等。
罗荣桓故居——异公享祠,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层二进五开间设外廊,建于1914年。1915年上半年,13岁的罗荣桓与家人从新大屋迁居到此。至1927年4月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他在这里断断续续度过了12个春秋。当年,罗荣桓把家乡当作从事革命活动的实验基地,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1983年10月罗荣桓故居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经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胡耀邦同志题写了“罗荣桓故居”牌匾;1995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国家列入“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同年又被湖南省旅游协会评选为“湖南百景”之一;2005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同年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2009年被湖南省纪委评定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年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南湾古戏台,位于罗荣桓故居北面50米。这座建于清代中叶、古香古色的建筑,是1926年下半年罗荣桓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时举行群众大会、进行演讲的地方。如今这里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帅母校“岳英小学”旧址——壼山公祠、令德公祠,位于罗荣桓故居斜对面,分别建于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辛亥革命后,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先生在此兴办了一所“罗氏高等国民小学堂”。从1914年入学至1917年底毕业,罗荣桓作为第一批学生,在这里读书三年。1926年11月,罗荣桓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办起了农民夜校,成立了衡山县梦字九区农民协会。2002年修复后对外开放。
罗帅铜像纪念广场,位于南湾村南面的罗家山上,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80余亩,共分三级广场。其中第三级广场,即最高一级广场,为整个广场的主体和中心,占地约2000平方米。在该广场中心位置上坐东南朝西北、矗立着一尊高8.1米的罗荣桓元帅铜像。座基地刻着“罗荣桓元帅铜像”七个大字,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
罗帅生平业绩陈列馆,位于罗帅铜像纪念广场西南侧,建于2002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陈列馆正门上的“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由薄一波同志题写。陈列馆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设有序厅、展厅、罗帅办公室卧室复原陈列室等展区,陈列面积约6100平方米。罗帅生平业绩陈列展分为五大部分,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图)、珍贵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及实物、雕塑。
罗荣桓故居是镶嵌在湖湘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与南岳衡山、衡东绚丽的人文景观、迷人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旅游观光线路上的一大“红色”景观。
罗荣桓故居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