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调查报告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是湖南湖湘学派和理学的发展传播中心,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其保留完整的规模布局是中国书院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书院历史
岳麓书院建立在岳麓山脚下,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璇办学的基础上诞生的。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亲书“岳麓书院”匾额。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张栻主教岳麓。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会讲27年后,朱熹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元统一全国后,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毁于战火。明初,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沉寂百余年。1494年长沙府通判陈钢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自明宣德始,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1643年,张献忠部队与明朝官军激战,书院在混战中被毁。清1668年,巡抚周召南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岳麓书院即兴即毁。1684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1744年乾隆帝又赐御书“道南正脉”于岳麓,1833年巡抚吴荣光仿学海堂制,在此创设湘水校经堂。1852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坏。1868年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清末实施新政,废书院而兴学堂,“岳麓书院”于1903年废为湖南高等学堂。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岳麓书院)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1926年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省立湖南大学确立为国立湖南大学。1938年,岳麓书院日本战机轰炸,岳麓书院众多建筑被毁。抗战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1981年,开始大规模修复工程,1986年10月,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由此可以看出:1.寺院学风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岳麓山上的麓山寺、道林寺的讲学之风,成为了书院建设与学风发展的基础。2.政治对学院发展的影响。学院的发展兴衰与各朝统治者的抑扬政策相一致,而战乱是对书院发展的最严重、最致命的打击。3.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不仅来源于统治者的支持,也源于学院教育人员和教育成果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名人效应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如宋真宗、康熙、乾隆的支持,周敦颐、胡安国、胡宏、程颐、程颢、朱熹、张栻、王阳明以及近代曾国藩、王闿运等名人学者的影响。
二、书院结构
书院主要是由建筑和园林风景两大内容组成的融合式结构。
(一)书院建筑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主要以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为中轴线上,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进入岳麓书院首先要经过头门悬“千年学府” 匾,次入大门悬“岳麓书院”匾,过赫曦台便是二门悬“名山坛席”匾,再是讲堂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的中央,讲堂层层递进,匾额林立,外为“实事求是”匾,中为“学达性天”匾,内为“道南正脉”匾,两侧壁嵌碑“忠孝廉节”、“整齐严肃”,最后过讲堂则是御书楼。中轴线的两侧为斋舍和专祠,呈前后左右布局。位于讲堂前面两侧为半学斋、教学斋两斋舍,中后两侧左为园林,右为专祠,专祠又层层递进,呈对称式。由文庙大成殿祭祀孔子及其弟子曾参、孟轲、子思、颜回等古圣先贤,后建四合式专祠以祭书院山长、湘学先祖,船山祠(王夫之)、慎斋祠(罗典)、六君子堂(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崇道祠(朱熹、张栻),四祠两两相对,次有濂溪祠(周敦颐)、四箴亭(程颐、程颢),最后终于屈子祠。各建筑之
间通过回廊将其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通过构造闭合式的庭院空间,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二)自然风景
岳麓书院选址依山傍水,南面湘江,北依岳麓山,在这种山水自然的大背景掩映下,书院内部又构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景。岳麓书院因年代悠久,其中自然古木参天。从门与门、祠与祠、斋舍与斋舍、二门与讲堂、讲堂与书楼的沟通的庭院中,都是根据建筑文化和建筑对象种植不同的花草树木,如门庭之间的香樟、银杏、桑榆、石榴、大椿、翠竹等树,衬托出书院的静谧,符合书院的山林之气。而亭台楼阁式的建筑,通过一盆盆的盆栽古松,红枫,反映出文人学子的高雅之气。御书楼前的桂树、鲤鱼池,又象征着文人高中的美好愿望。文庙大成殿前的森森松柏,体现出专祠祭祀的庄严肃穆。而建筑后面的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回廊矮墙,在一片自然安静之中,给文人学子一种自由心态的表达空间。通过这种花草树木与建筑之间的组合协调,极易形成一种陶冶情操的文人气氛。
俯瞰整个岳麓书院,可以看出中国书院的基本模式。以中轴对称纵深递进的院落式结构,按主次分布讲堂、书楼、斋舍、专祠这四大主要建筑,并通过园林的巧妙设计,将整个人文建筑融入于自然风景之中,形成一种大自然环境下小的别有天地,粗犷与精细的组合,形成中国书院既别于山林隐士茅屋草房的粗野狂傲,又别于宫廷权贵朱檐玉瓦的精雕细琢,两者的结合,有如沟通上下的仕途、鲤鱼飞升的龙门,退则平民隐士,进则官宦权贵,这正是书院的特色所在。
三、书院文化
岳麓书院的文化除了师生相传的活得流动的文化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现在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岳麓书院中,到处可以看到匾联碑刻,圣贤遗像,这是给人最直观的文化感受。在这些匾联碑刻中,充满着诗意和哲理,也充满着对岳麓书院的深情赞叹。悬于头门“千年学府”匾下: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大门“岳麓书院”匾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二门“名山坛席”匾下: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展现出岳麓书院的雄伟气魄。而讲堂的尤为繁多:“实事求是”匾下“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达性天”匾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道南正脉”匾下“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以及讲堂两侧的“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充满哲思道理,表达着先贤对岳麓书院的热情赞叹与殷切希望。悬于“御书楼”匾下: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祭祀专祠的匾联,如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船山祠:训诂笺注,六经于易尤专,阐羲文周孔之遗,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偶对精工,用简洁之笔,包涵着圣贤先师的经纬大才,也洋溢后学之辈的无限崇敬。岳麓书院通过这一联一匾、一像一碑的无处不在,加之以中国书法绘画雕刻的特有美感,使求学学子与观光游人在这举手投足、行住坐卧之间,不由得见贤思齐,生发无尽的思考与深深的敬仰。
岳麓书院通过匾联碑刻的具像文化,融之于园林自然和古典建筑的抽象文化之中,使得书院的一切都成了其文化情意的表达方式。书院浓厚的文化积淀也正是有这三部分的完美融合酿造而成的。
四、结语
通过对岳麓书院历史和建筑结构布局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书院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的表现,它可能是一个民族思想演变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建筑文化的综合体,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文人心态、情趣与品格的集中表达。岳麓书院良好的保存现状,使当今的人们可以窥见中国
书院发展的概况,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学子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氛围,这自是让人向往不已的了。而更可歌可赞的是,岳麓书院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厚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著名思想家的目光,熏陶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南宋、清后期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王闿运所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是何等自信霸气地屹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游岳麓书院有感
我们化工与制药1004班的团日活动来到位于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早上全班同学聚于岳麓山下,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终于登上岳麓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麓,因山而名,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自从其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立以来,历时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
来到书院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千年学府”四个欧体大字以及“唯楚有材,斯文为盛”的楹联。不能不说,这副楹联是湖湘文化辉煌成就的最好诠释。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培养出大量具有道德人格的人才。未进书院,心中已然生发了无限敬意。
从前门进来,第一个参观点是赫曦台。“赫”为火红色之意,而“曦”是太阳的意思,“赫曦”当意为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据说,这里还隐含着一段关于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同登岳麓山顶看日出的佳话。
赫曦台两侧墙面上分别写着“福”“寿”两个字,其中,左边的“寿”字形如龙蛇缠绕,暗含着“藏龙”之意,而右边的那个“福”字则状似猛虎下山,暗含着“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有“藏龙卧虎”的寓意。的确,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闻名于世,终成八方英才荟萃之地。历史上,诸如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等众多历史名人都与岳麓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即使是现代史上,从岳麓书院也走出了一大批诸如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等经世纬国之才。此外,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就是在这里得以发展的;朱熹曾两度在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出现了“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其后,明代中叶的阳明学、明末的东林学、清乾嘉时期的汉学及晚清的新学,都曾在此得以传习和交流。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用它渊博的学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雅士,由此看来,这里怎不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呢?
书院的中心位置是讲堂,这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曾经8次重建,小规模的修缮则达30余次,今天游客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勉励莘莘学子大力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也隐约地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讲堂里,悬挂着很多对联,这些对联或表达个人志向,或称颂书院功德,或阐释为人处事之道,不一而足,当你置身其中,就仿佛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着,让人沉醉。最吸引我的是曾为书院山长的旷敏本所撰的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全联共66个字,其内容耐人寻味。直白地来解释,对联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身来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说去吧,得和失只能听
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情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来把握?圣贤的道统又如何来传播?当你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都有了答案。”对联所阐释的大多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旧时的教育思想。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其中所讲到的很多道理,今天的人们同样能够受到教益和启发。
岳麓书院是一所塑造和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书院,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的理想人格,能达到“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穷”的精神境界的人才。纵观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历史,曾涌现出无数忠贞不屈、浩然正气的爱国志士、豪杰君子,他们保持灵魂高洁,崇尚真才实学;他们努力追求知识与真理,勇于实事求是;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流血横尸,为民族尊严和大众利益,他们乐意服从真理和良知,敢于抵制外辱与邪恶;他们依照自己的道德理性作出价值选择,绝不使自己成为声名利禄的奴隶。
徜徉于这座古老的书院之间,我感觉自己已然沉浸在醉人的墨香之中,这灰墙青瓦、琉璃脊饰、墨柱朱枋,这一砖一瓦、一柱一枋、一联一匾,无不流露出隽永的儒雅和迷人的古韵,纵使多么浮躁的心也能片刻间平静似水。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岳麓书院——百泉轩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
澄作《百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于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访院,与山长张h;“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
岳麓书院
江苏南通通州区育才中学初三(7)班严昕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 及睢阳书院 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这幅平面图上 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这里呢是赫曦台,赫曦台啊是古时候求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修了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 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呢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洁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洁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 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呢,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认得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一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呢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那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重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呢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 张栻和朱熹而设的,当时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 从全国各地赶来听将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 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呢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