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天大”发现!首次发现3种新型活性肽,腊八蒜有望代替抗生素

wyl  收藏于2023-06-08   转藏1次

“腊八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传统习俗

不过

对于大部分北方人来说

泡腊八蒜则颇受欢迎

日前,天津大学陈海霞教授的天然药物化学团队从我国传统美食“腊八蒜”中首次发现3种新型活性肽,这些活性肽具有显著抑菌性,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相关成果已作为国际科学期刊《食品功能》封面文章发表。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革命。但随着临床广泛使用,在很多国家都存在着滥用、误用抗生素的现状。药物滥用使细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环境,各种“超级细菌”相继诞生,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是解决“细菌耐药性”这一全球医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活性肽被称为动植物体内的“化学信使”,调节着机体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和行为等生命过程。陈海霞教授团队长期聚焦食品中各类功能成分对人体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此次,他们在中国传统食品“腊八蒜”中发现并鉴定出3种全新的活性肽,并对其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这些活性肽作用于细菌时,能够以“桶状孔道模型”和“地毯模型”的作用机制,在细菌细胞表面形成孔道,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细胞内容物泄露,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

陈海霞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此次在中国传统食品腊八蒜中发现并鉴定出三种全新的活性肽,并对其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抗菌肽“桶状孔道模型”和“地毯模型”作用机制,为天然抗菌肽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活性肽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显示了其在医学上良好的应用前景。”陈海霞教授团队的高旭东博士介绍,新型活性肽不仅抑菌活性较好,且具有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菌的特点,有望成为适合人体的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天然抗菌肽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学技术基金等多项基金的支持。

这些腊八蒜的小知识你都知道吗?

大蒜中天然含有一些含硫化合物,也含有一些氨基酸和有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本来是无色的,但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这些含硫化物质在蒜酶的作用下,可生成硫代亚磺酸脂、丙烯基硫代亚磺酸脂、烯丙基硫代亚磺酸脂等大蒜色素的物质前身,进一步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进而生成大蒜色素。

通常,最初形成的为蓝色素(有叫蒜兰素), 蓝色素不稳定逐渐转化为黄色素(有叫蒜黄素)。前期的时候,蓝色素更多,两者共存时,就使蒜呈现绿色。

与生蒜相比,腊八蒜对粘膜的刺激性减弱,味道也更好,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往往比生蒜更受欢迎。所以,一般来说,正常人都是可以放心吃腊八蒜的。

但是,胃炎、胃肠粘膜损伤等肠胃功能存在问题的人群,大量吃蒜可能会对肠胃产生刺激,最好少吃。而且,大蒜吃了会口臭,担心口气不好的人也最好不要吃蒜。

另外,服用某类药物的人群。有一些药物会和蒜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会增强药物毒性,常见的有“华法林”和“达比加群”(二者均为口服抗凝药)。如果你在吃这些药物,就最好不要吃蒜了。

无论是吃腊八蒜还是大蒜要少量(避免对于身体造成过大的刺激),建议每次食用2-3瓣即可。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捣完先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让蒜氨酸与蒜酶在空气中充分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这样也不会浪费大蒜素。

特别重申:本篇文档资料为 “好网角收藏夹” 注册用户(收藏家)上传共享,仅供参考之用,请谨慎辨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好网角收藏夹为网友提供资料整理云存储服务,仅提供信息存储共享平台。

信息删除举报或发邮件到:dongye2016@qq.com
类似文章
最新转藏文章

文档下载

下载连接中...
返回
TOP
转Word 一键复制 我的收藏

提示信息

确定 返回

添加文章收藏

更多设置 (选填)

阅读权限:

转藏到好网角收藏夹

非法或侵权内容举报:

提交 (如果是侵权投诉,请将相关证明材料发送到邮箱:3745242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