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是疼痛科常用局麻药,在各种神经阻滞、疼痛介入手术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是极为少见的,但是作为经常与利多卡因打交道的疼痛科医生,我们应该对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引起重视。 因其为酰胺类局麻药,非蛋白类物质,本身不能致敏,但有时可作为一种半抗原,同蛋白质或多糖结合形成抗原致过敏反应。利多卡因的药物反应有3类:1.过量,2.低耐量,3.过敏反应。利多卡因的过敏表现类似中毒反应,但发作更为急剧,并伴有过敏样体征,可以速发也可缓慢发作,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及呼吸停止。 成人常用量 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200—250mg(1.0—1.5%)。 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 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 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阴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 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腰50—100mg(1.0%)。 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6.0mg/kg), 1小时最大量300--400m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相距间隔时间不得短于60分钟。 目前国内临床以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最常用。普鲁卡因首次应用一般要皮试,单一应用麻醉效果差,需加入肾上腺素,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者慎用。丁卡因多用于表麻,利多卡因自1954年起临床使用推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以及各个部位的局部麻醉、浸润麻醉。 (1)用于浸润或阻滞麻醉时,药液在局部的弥散范围广。 (2)胺基脱烃后降解产物的局麻性能有限、毒性加大。过敏反应罕见。 (3)能透过胎盘屏障,与胎儿的蛋白结合,较之成年人有过及。 (4)作用中枢神经,可见昏沉迷睡,而随即出现惊厥,速进入晕厥与虚脱。 (5)存在个体差异,应先用小量。 若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突然下述症状: (1)由喉头和支气管水肿及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紫疳; (2)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神智丧失,大小便失禁,晕倒,昏迷,应考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利多卡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利多卡因心血管毒性浓度与中枢神经毒性浓度之间存在较宽的幅度,心脏的毒性多发生在中枢神经毒性之后,因此不容忽视。利多卡因的全身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过敏性休克者必须立即就地抢救,病情恢复后再留观。 (2)对惊厥病人同时出现低血压及呼吸停止者任何巴比妥类不宜应用或慎用,这类病人可用安定。 (3)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病人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抑制应做辅助呼吸,如呼吸不恢复应做气管内插管,改善通气,纠正吸氧。 (4)血管性水肿病人发生声门水肿,经抢救不能缓解并出现严重窒息时必须立即做气管切开。 (1)必须暂时终止治疗。呼救。打120急救电话。立即使病人平卧,松颈部衣领,使呼吸道通畅,用氨水刺激呼吸,按压人中,快速吸氧。 (2)测量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异丙嗪25mg肌注,5%葡萄糖2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注。危重病人静脉缓注2%硫喷妥钠50mg,5%葡萄糖200mg加冬眠灵250mg静脉滴注。(3)使用脱敏药物如注射非那根(异丙嗪)25毫克,以及采用其它方法对症处理。 (1)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的过敏史,身体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利多卡因目前还没有要求作皮试,个别对一般常用药有过敏史病人也要作皮试。 (2)防止利多卡因局麻时注入血管内,必须细心抽吸有无回血,文献报道少量的利多卡因误注入静脉,有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 (3)科室必须备有急救药品箱,抢救药品必须充足,定期检查药物使用有效期。 (4)配备全套氧气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换。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举办“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疼痛研修班”的通知 当前慢性疼痛正在逐渐正在成为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治疗疼痛的各种技术也是层出不穷、繁乱纷杂。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是国内著名临床医学专家黄强民教授力荐之技术,该技术依托欧美科学的解剖、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基础及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被SCI期刊发表)被西方物理治疗师广泛应用,特别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偏瘫、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颈肩背痛、眩晕、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踝疼痛、足跟痛,中风后遗肌肉痉挛、肢体和躯干各部的疼痛、急慢性运动损伤性疼痛、运动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有最佳效果。 该技术是指针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治疗措施有效灭活因各种原因活化的疼痛触发点,以达到治疗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等目的的先进技术,包括针法,手法,拉伸和运动等疗法。是继各种疼痛治疗的针、刀、牵张、理疗等方法中,最有针对性和最有效的对疼痛和功能障碍治疗的技术,拥有此技术可以使你在当地疼痛冶疗水平上“技压群芳”,使你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其治疗理念以解剖、病理、生理为基础,挑战西医和中医的传统方法,以全新的视角介入疼痛治疗。通过手法和针法来治疗各种疼痛和杂症。该技术损伤小、见效快,治疗中病人感受痛苦小。同时,当你学会这套触发点理论和技术后,任何治痛工具都能融会贯通掌握。 但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触发点,怎样定位疼痛触发点,而且还要了解哪些是关键技术,哪些是辅助技术,如何去做?准确找到触发点,利用特定的针法和手法灭活触发点,辅以牵张技术、理疗技术来巩固针法和手法的治疗效果;并且适当的运用运动疗法可激活受到抑制的肌肉,调节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平衡,使患者得到迅速从痛苦恢复。 理论篇: 2、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分类、病理生理、肌电生理、发病机制等; 3、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触诊及如何定位; 5、骨骼肌解剖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位置的关联。 技术篇: 6、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针法治疗,包括干针(含静针、闪针等)、湿针(含注射和穿刺等)、刃针等; 7、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手法治疗(含推拿、关节整复和整脊疗法等); 8、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疗、运动疗法、药物选择和营养剂的补充等。 观摩实践篇 学员自身或带患者现场体验黄教授应用触发点技术治疗慢性疼痛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内科等各级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培训时间:2018年07月20日至07月22日(07月19日报到)。 培训地点: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培训费用:5280元(包括:授课费、资料费、合影费、结业证书费)7月12日前报名并交定金300元优惠480元,现场补交4500元,及总费用4800元。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30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以便安排座位。 收款单位:北京解剖学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和平里支行 账号:11—23030104 0004 131 需要开具北京解剖学会发票的,须在培训班开班前2周通知会务组,报名时须打款到北京解剖学会账户、以便提前把会议发票开出来。如未提前通知并打款仍需北京解剖学会发票的,培训班结束2周至4周后,会务组才能邮寄发票。 培训咨询: 李璐15911029117(微信) 专家简介: 黄强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40年,1977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1988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湘雅二院,获骨科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瑞典皇家医学科学研究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肌筋疼痛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运动损伤与康复》和《跟难缠的疼痛说“拜拜”—自我拉伸锻炼》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课题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擅长创伤骨科、脊柱和关节外科、关节镜等手术治疗。目前只对骨科各种疑难疾病及复杂软组织疼痛进行诊断与治疗,如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诊断与治疗技术,利用针法、手法、理疗和运动康复疗法技术专门针对各种颈肩腰腿痛进行康复治疗。 最新学员反馈: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在美国大约9百万人患此类疼痛。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从国内专家门诊来看,只会比这个高出10-20倍。这种痛症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人群,所以大多数运动性疼痛和骨科疼痛也与此相关。 近10年以来,欧美物理治疗师已逐渐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应用于临床康复、疼痛治疗、运动疲劳恢复、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性地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应用肌筋膜触发点MTrPs理论不仅可以治愈多种常见疼痛,还可以处理很多棘手的疑难杂症。现将近期部分病例分享给各位,以供大家参考。 01 — 手指疼痛及功能受限
02 — 女性腹痛 03 — 腕关节疼痛 04 — 左臂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 05 — 提升医生会诊率和个人效益 第1例 难治性慢性腰腿痛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黄臻 |
藏家815 2025-03-31
传统禅修 2025-03-31
藏家701 2025-03-31
藏家841 2025-03-30
大庆广电艺校 2025-03-31
观海听澜 2025-03-31
罗维 2025-03-31
飞祥 2025-03-31
飞祥 2025-03-31
飞祥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