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橘中医作者:wuli芳芳 是夜,凉风习习,小花和小明路灯下慢慢踱步,闲聊着,灯光下俩人影子似近似远。 突然,小明的手试探性地牵了小花的手,见没拒绝,就又握住。须臾,小明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张口想说点啥,小花紧张地想,要表白了么? 小明说:小花,你的手心怎么那么多汗?! 小花:(好害羞) 小明:别怕,我来告诉你手心汗出是怎么回事~ 小花:(⊙o⊙) 小明于是开始自说起来了~ 手心汗出,常与脚心出汗一同出现。具体部位在两碗关节至五指端、两踝关节至五趾端。 早在仲景《伤寒论》中就已对其描述,如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因四肢为禀气于脾胃,历代医家多认为与脾胃有关。 小花:(⊙﹏⊙)(我只是因为紧张啊亲) 小明:治疗的话应该辨证论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阳明腑热:手足濈然汗出,可伴见口干喜冷饮,潮热,大便干硬,舌红苔黄厚而燥。一般可用承气汤类。 2.脾胃虚寒:手足冷,且汗出多冷。口淡不渴,喜热喜温,小便清少不利,大便初硬后溏,舌边有齿痕,苔白而润,脉沉细。可用温中健脾之剂,如理中丸。 3.脾胃湿热:手足汗出多粘滞、色黄,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治疗当健脾祛湿,可用藿朴夏苓汤。 4.心肾阴虚:手足心出汗,以手心为甚,伴见手足心烦热。当滋阴清热,可用麦味地黄汤。 5.心脾两虚:手足汗出,伴有心悸失眠,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四肢不温,食纳减少,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弱等证。可用归脾汤治疗。 另外,清代沈金鳌云:“有手足汗,用凉药补药俱不效者,此阴阳不和,经络不调也,宜用八珍汤加半夏、茯苓为君,川乌、白附子为佐使,即止。” 小花:excuse me? 小明:你肯定想问为什么手足心出汗跟脾胃关系这么大。 从汗的来源说,《素问》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液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气健旺,气血津液化生充足,津液才能正常输布。 从汗出的调控来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也。”腠理开则汗出,腠理闭则无汗。而“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卫气化生于脾胃水谷精微。脾胃功能正常,汗液才可有节制排泄。若脾胃湿热或虚寒,或胃腑燥实不通,影响汗液正常输布。四肢禀气于脾胃,其汗出可表现在四末。 说到这里,小明笑了笑: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聊聊你的手汗,给你把把脉,包你药到病除。 ┗( T﹏T )┛投降。小花闻及立马挣脱手,低头转身就走。 小明:别走啊,你要是不想喝药,我这还有外用的法子啊~ 大黄甘草汤用于治疗手足多汗症临床效果显著,有收敛固摄止汗功效。 大黄15g、甘草60g、乌梅20g、五倍子15g、黄芪20g、枯矾10g。加水1000ml,熬至500ml,于水温降至70-80℃时浸泡手足,水温降低后可反复加热,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每次浸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轻微手足汗出一般一个疗程可见效,严重者需两个疗程。 小花听到此话,脚步加快,转眼已不见人影~ 小明高喊:何弃疗~(你已卒) |
藏家583 2025-04-14
藏家253 2025-04-14
藏家964 2025-04-13
春哥 2025-04-13
藏家435 2025-04-14
zhao亮星河的微光 2025-04-14
许老头 2025-04-14
王欢 2025-04-13
藏家777 2025-04-13
藏家792 2025-04-13